作业帮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资讯

社会学论文 :现代荆棘丛中的玫瑰花——论媒体的伦理精神[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14:48:30 社会学论文
社会学论文 :现代荆棘丛中的玫瑰花——论媒体的伦理精神[1]
社会学论文 :现代荆棘丛中的玫瑰花——论媒体的伦理精神[1]社会学论文
【找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内容 提要: 马克思指出人民的报刊应该具有为人民的一种伦理精神,这种精神宛如 现代 荆棘丛中的玫瑰,也宛如绽放的蔷薇及其发散的芬芳。媒体的“真正的伦理精神”作为一种具有超越性、引领性的应然与实然相共生之道德品质或德行,应当具有:求是精神;正义精神;仁爱精神;勇敢精神;自由精神——这些伦理精神既有自足的一面,也有利他的一面,它能有效地推动 社会 生活、社会文明的前进与进步,也服务于自身的 发展 与完善。持守和引领这些伦理精神的现代新闻媒体(媒体组织、媒体人士),才可谓“现代荆棘丛中一朵伦理精神的玫瑰花”,并为民众所赞赏和砥砺,且长久赢得民心与市场以及 历史 地位。

关 键 词: 媒体; 组织; 人士; 伦理精神; 自由; 正义; 仁爱


1842年12月31日,马克思在《“莱比锡总汇报”在普鲁士境内的查封》一文中说:“人民知道,报刊尽管受到敌意和轻率的毒素的毒害,但报刊的本质总是真实的和纯洁的,这种毒素会在报刊的永不停息的滚滚激流中变成真理和强身健体的饮料。人民知道,它的报刊为它担当了各种罪过,并准备为它和它的荣誉忍受一切屈辱;它的报刊正在抛弃傲慢的外表以及自满和武断,成为现代荆棘丛中一朵伦理精神的玫瑰花。”[1]
1843年,马克思又在《“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和“科伦日报”》一文中说:“在人民报刊正常发展的情况下,总合起来构成人民报刊的实质的各个分子,都应当(起初是单个地)表现出自己的特征……只有在人民报刊的各个分子都有可能毫无阻碍、独立自主地各向一面发展并各成一行的条件下,真正‘好的’人民报刊,即和谐地融合了人民精神的一切真正要素的人民报刊才能形成。那时,每家报纸都完全会体现出真正的伦理精神,就像每一片蔷薇花瓣都表现蔷薇的特质并发散出蔷薇的芬芳一样。”[2]
马克思很早就提出了新闻报刊必须具有某种“伦理精神”的重要学术思想,“伦理精神”这个词,也因之成为对新闻媒体进行 哲学 考察或道德审视的基本概念。当然,“伦理精神”表达的未必是事实叙述,而是具有价值叙述的成分,或是“事实希望”的叙述——因为伦理的社会生活之实际内容或“伦理”、“道德”之词所指称的语义世界的内容,它本来就有“实然”(to be)与“应然”(ought to be)的双重性。换言之,“伦理精神”是一个超越性的概念,是一个引领性的概念,它“更多的不是对‘存在’的描述与探究,而是对‘超越’的描述与探究;如果硬要说它们也叙述和探究‘存在’,那么这个‘存在’也只是‘超越性的存在’即思想性的人事存在或人之存在而已”[3]。
明乎此,那么报纸、期刊等文字图象的平面媒体,广播、电视等声音图象媒体以及现在新兴的 网络 媒体等,它们的运作以及组织体中工作人员于具体新闻业务的从事方面,又究竟需要哪些基本的“伦理精神”呢?尤其是作为新闻采集、编辑、传播的新闻 自然 人(相对法人组织而言),他们应该具有哪些优秀的“伦理精神”或向哪些优秀的“伦理精神”靠拢呢?——恩格斯说“总是需要新闻,需要前所未有的消息”[4],但显然新闻媒体这种组织或行业以及该组织或行业的从业人士(即媒体组织和媒体人士),是有区别于其他组织或行业以及其组织与行业的从业人士的;现代新闻媒体在社会生活与社会进步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角色的地位,决定了现代社会生活所不缺少的媒体组织以及媒体人士所应具有的“伦理精神”的具体内容,这种超越性、引领性的具体“伦理精神”无论对媒体组织、媒体人士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的演进,无疑都具有重大的价值与意义。

一、求是精神与报道真相
所谓“求是精神”,就是媒体组织与媒体人士,在新闻工作中应当秉承求真务实的伦理原则,客观真实地报道所发生的事件。尊重事实,无疑是新闻工作者的第一伦理责任,也是媒体组织与媒体人士必须具有的第一伦理精神;这一原则和精神都不具备,以至编造杜撰或片面取材或夸大报道或刻意隐瞒事实,那么这么媒体组织与媒体人士,就宛如 医院 与医生违背“救死扶伤、祛苦去痛”的伦理责任及伦理精神一样,都属于极端严重的道德缺失。
马克思曾多次强调新闻报刊要用事实说话,要把“我们的全部叙述都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并且竭力做到只是概括第表明这些事实”[5]。他在《好报刊和坏报刊》一文问:“究竟什么样的报刊(“好的”或“坏的”)才是‘真正的’报刊?谁是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谁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呢?谁在表达社会舆论,谁在歪曲社会舆论呢?因此,谁应该受到国家的信任呢?”[6]所以,在新闻报道方面,严格说来媒体组织与媒体人士都必须具有一种历史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自己的报道必须忠于事件的历史过程或历史事实。
1902年10月2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17期发表《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他说:“西哲有言:社会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