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一本帮助家长教育孩子的书叫《家庭教育》,请问这本书怎么样,是哪儿出版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03:29:42
最近发现一本帮助家长教育孩子的书叫《家庭教育》,请问这本书怎么样,是哪儿出版的?

最近发现一本帮助家长教育孩子的书叫《家庭教育》,请问这本书怎么样,是哪儿出版的?
最近发现一本帮助家长教育孩子的书叫《家庭教育》,请问这本书怎么样,是哪儿出版的?

最近发现一本帮助家长教育孩子的书叫《家庭教育》,请问这本书怎么样,是哪儿出版的?
《家庭教育》由12分册组成,包括从幼儿园的小班、中班、大班,到小学的六个年级,再到初一、初二、初三.各册的编写内容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四个“学会”来组织的,即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然后我们将学会学习、生活、交往和做人的四个大方面做了更细致的操作性划分,确定了学习(动机、态度、方法、能力)、生活(适应、自理与独立、安全、时间与秩序、爱护环境、热爱生命、消费与理财、健康身体)、交往(自尊与尊重、礼貌、分享与合作、交友、沟通能力)、做人(诚实、自信、专注、自制、勤快、意志坚强、心理健康、感恩、遵守规则).
《家庭教育》各个分册的框架由“案例”、“案例分析”、“了解孩子”、“建议”和“大作业”五个部分组成.
案例:案例是从生活中精选出来的,或是作者亲自做的调查,或是新闻报道,个别的是经典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研究.这些生动有趣、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案例,不能不使各位家长去深刻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读完案例中的故事,家长自己就会问自己,我的孩子有诚实的品格吗?生活上能自理吗?学习有计划吗?与小朋友相处的愉快吗?
案例分析:我们结合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做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分析.分析案例的目的是让家长明白孩子的成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孩子出现问题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读了这一部分,家长会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会说,“噢,孩子的问题原来出在这里”.
了解孩子:我们根据主题设计了由10个以上问题组成的小测验,并给出了粗略的评价“标准”.家长可以根据这些题目来了解自己的孩子在这个方面做的是不是优秀,是不是还有什么差距,是不是存在某些不良的行为.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小测验只是了解孩子大体情况的一些题目,不一定完全反映实际情况.要真正了解孩子,还需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全面的仔细的观察,以及与孩子的老师或孩子的同学的交流.另外,对做完这些题目的结果,家长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一看孩子有什么问题就暴跳如雷,正确的态度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就接着读下面专家给的“建议”和“大作业”.
建议:这一部分作者依据“案例分析”和“了解孩子”,给出了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解决孩子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是理论的具体化,是具有方向性和可操作性的办法.
大作业:可以说这是留给家长的“作业”.这一部分我们帮助家长设计了训练孩子某种行为的实施方案,通过这种特殊的作业,让孩子养成某种良好的习惯或克服某种不良的习惯.这是“建议”部分的细化和强化,也是本教材的特色.在这一部分,按照一定的步骤做成一个30天的行动计划.以培养孩子某种习惯为目标,把目标分解为几个小目标,分阶段完成,有的甚至量化到每一天做什么.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人的一种良好习惯,特别是人的品质,不是短期内就形成了的,给出30天的训练,可能只是初步培养了孩子的某种意识或技能,希望30天就能完成培养孩子的大业想法是不可取的.
本教材突出了以下特色:
1. 把家庭教育理论变成家长的可操作性的工具.目前家庭教育类书籍很多,但是更多的是在讲理论.道理家长明白了,但是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却常常无从下手.我们的教材正是针对这种现状,不仅仅是给家长讲道理,更重要把给家长的建议具体到“大作业”这种实际的活动中.家长根据“大作业”中的行动计划和具体方法,可以切实有效地把家庭教育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使家庭教育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
2. 把年龄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了起来.这套教材从幼儿园到初中,12各年级每个年级一册,共12分册.我们既考虑了每一个年级孩子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又考虑了他们成长的连续性,尽量做到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对于孩子的某种习惯和能力,我们会在不止一个年龄段内涉及,但是因为年龄段的不同,内容的性质与深度也是不同的.比如孩子的自理能力,在小班是自己能吃饭,初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到了小学一年级,不仅是生活中的穿脱衣服、洗脸刷牙,还有学习上的自己整理书包、书桌等.这样,家长就可以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规律,既考虑到各个年龄的不同特点,又考虑到培养内容的逐渐加宽加深,从而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3.突出重点.家庭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一本教材不可能将方方面面囊括其中.因此本教材重点放在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对21世纪青少年的基本要求.教材围绕这四个方面选择了96个题目,这些题目反映出要培养的孩子良好习惯的基本面.另外,我们没有设专章讲家庭教育的方法,但诸如说服教育、陶冶、表扬与批评等方法都渗透到各课当中了.
4. 通俗易懂.这是为家长写的一套教材,考虑到家长的受教育水平不同,我们秉着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撰写.编写过程中,将一些难懂的名词术语换用科普性的解释性的语言,尽量使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家长也能够看得懂.
《家庭教育》,让家长“自学成才”
我们在彷徨中探索,我们在探索中努力,我们却又在努力中失望.我们一直在苦苦追问:为什么我就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是我做得不够,还是我根本就做错了.
现代社会,家长们内心的挣扎越来越多,他们对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也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到底家长面临着什么?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呢?
家长:努力过孩子还是有问题
曾经有一位家长对记者倾诉:“我一直都清楚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所以这些年来,我尽最大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素质.但是,最后我还是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不知道哪一环节出了问题?还是我的努力根本没用.”
在记者随后的调查中发现,现代社会有这样四类家长.
第一类是有想法没办法的家长.廊坊的刘女士告诉记者,这些日子她一听到电话铃心就砰砰跳,生怕是儿子班主任打来的电话.
这位母亲说:“我不怕去和老师沟通孩子的问题,就怕老师说让我好好管教孩子.说实话,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对于孩子的问题,我一点办法都没有,不知道该和他说些什么,不知道该做什么?甚至不知道怎样开始教育.”
和刘女士一样,很多家长处于“有心无力”的教育境地,他们虽然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一旦遇到孩子的具体问题,却显得束手无策.
第二类是有办法没行动的家长.一位网名为“飞越时空”的父亲描述自己的教子苦恼时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我上网就是为了找到更多更好的教育方法,希望自己在教育孩子时能有备无患.但是事实上,我虽然学到了方法,但却根本用不上.一方面是因为当孩子真的有了问题,我一急,就顾不上什么方法了;另一方面,我有时搞不清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办法,有些‘教子妙招’不够具体,我不知道怎样对号入座.”
第三类是有行动没计划的家长.在记者的调查中,也有一部分家长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也懂得有意识地运用更好的方法教育孩子,但是他们中有不少只是随机进行教育,并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教子计划.
承德吕女士告诉记者,她参加过一个母亲俱乐部,在和其他妈妈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了不少教育孩子的“金点子”,并成功地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教育孩子的实践中.吕女士本以为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到孩子青春期时,她还是发现了问题.
“以前,我一般是看到孩子有什么情况就教育什么,没有很好的计划性和系统性,所以教育显得不够及时.比如孩子的课外兴趣问题,由于我的疏忽,孩子也没有特别提过,所以一直没能给予她任何指导.到初二时,孩子竟然变成了‘书呆子’,不爱交朋友,也缺乏探索和创新精神.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却发现有点晚了,因为孩子已经形成了习惯,想要纠正非常困难.”
第四类是有计划没目标的家长.一个家长会上,一位父亲在和旁边的家长讨论自己的教子心得时这样说:“我已经在有计划地培养我的孩子了,其中包括培养他注意力的集中,发散思维以及想象力等等.我觉得我做得已经够多了,可是这孩子怎么还有那么多毛病啊!”这位家长说完,不禁叹了口气.
记者在与这位父亲聊天中发现,其实他缺乏一个明确的“教子目标”.当记者问起这位父亲为什么要培养孩子这些能力时,他笑着说:“也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应该培养,就去做了,肯定对他将来有好处没坏处就行了.”很明显,没有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使这位父亲的教子计划显得盲目而又不够全面.
以上四类家长,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普遍.为了教育孩子,每一个家长都曾努力过,但是努力的结果却是参差不齐.一位教师曾经这样感慨:“多年的教学和管理中,我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孩子与孩子之间明显的差异.老师们讲的课对全班同学都是一样的,孩子的智力情况和年龄也都差不多,但有的孩子懂事大方,有的孩子却自私自利;有的孩子成绩优秀,有的孩子却反映迟钝;有的孩子活泼开朗,有的孩子却冷漠自闭.为什么孩子之间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我想,家庭教育的优劣应该占很大的因素.”
家庭教育的差别造就孩子的差别,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成就一个孩子,不好的家庭教育则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我们总是要求孩子处处争先,但是如果家长本身就落后了,拖了孩子的后腿,又怎么能苛求孩子呢?
怎样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呢?有学者曾经提出,家长作为社会上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职业,必须要经过学习和培训才能真正上岗当一名合格家长.话虽如此,但家长毕竟不同于一般职业,多数父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专门的培训和学习,他们只能在下班之后抽出一点点时间,而且他们需要既实用又有操作性的家庭教育知识,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家长学校系列教材——《家庭教育》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这是一套集针对性、可读性、实用性、操作性为一体的家长学校专用教材,是一套能够让家长真正“随学随用”、“自学成才”的精品丛书.为了具体向家长介绍这套教材,记者专门实地探访了《家庭教育》系列丛书的相关情况.
《家庭教育》:教子成功的领航者
据记者了解,《家庭教育》是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面向全国发行的家长学校系列教材.该丛书根据孩子的发展规律,抓住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关键期,分为从幼儿园到初中的12个分册,每学年一册,每册八节课,原则上家长每个月学完一课,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每册配光盘,由主持人、嘉宾及分册主编对教材进行讲解,方便家长的使用.那么,这套教材能带给家长什么呢?
给家长最科学的教子计划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青少年应该懂得“四个学会”,即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这“四个学会”全面地概括了现代社会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也是家长培养孩子的基本目标.那么要达到这“四个学会”,应该怎样入手呢?大量调查研究表明,教育实际上是培养好习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一个好习惯能让孩子受益终身,相反,一个坏习惯可能让孩子处处受挫.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一位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大学生去应聘,因为随手扔掉了手中的纸屑,被认为是不注意细节、没有公德心的人,最终没有被录取;一个经验丰富的科学家,因为一时粗心大意,错过了一个最著名的物理发现.好习惯都是从小培养的,我们做家长的责任就是培养孩子学习、生活、交往、做人四个方面的好习惯,从而帮助孩子最终成为一位社会需要的人才.
《家庭教育》这套丛书就是围绕以上四个方面展开的,它给家长提供了一个最详细、最具体的培养计划,帮助家长从幼儿园一直到中学,一步一步地培养孩子的各种好习惯.同时,这套丛书既考虑了每一个年级孩子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又考虑了他们成长的连续性,尽量做到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对于孩子的某种习惯和能力,《家庭教育》系列丛书会在不同年龄段内分层涉及,其内容的性质与深度也是不同的.比如孩子的自理能力,在幼儿园小班的目标是自己能吃饭,初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到了小学一年级,目标不仅是生活中的穿脱衣服、洗脸刷牙,还有学习上的自己整理书包、书桌等.这样,既考虑到各个年龄的不同特点,又考虑到培养内容的逐渐加宽加深,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给家长最具体的教子建议
据记者了解,《家庭教育》根据职业教育特点,以案例教学的方式给家长提供最实用的教子指导,让家长轻松掌握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中的案例全部是从生活中精选出来的,或是作者亲自做的调查,或是新闻报道,个别的是经典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研究.这些生动有趣、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案例,使家长不能不去深刻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读完案例中的故事,家长自己就会问自己,我的孩子有诚实的品格吗?生活上能自理吗?学习有计划吗?与小朋友相处得愉快吗?
结合案例,《家庭教育》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做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分析.分析案例的目的是让家长明白孩子的成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孩子出现问题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读了这一部分,家长会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会说,“噢,孩子的问题原来出在这里”.
同时,丛书根据主题设计了10个以上问题组成的“了解孩子”,并给出了粗略的评价“标准”.家长可以根据这些题目来了解自己的孩子在这个方面做的是不是优秀,是不是还有什么差距,是不是存在某些不良的行为.
最后,这套教材还会依据“案例分析”和“了解孩子”给出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解决孩子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是理论的具体化,是具有方向性和可操作性的办法.
让家长真正开始教子行动
记者了解到,本套丛书最具操作性的部分是案例分析之后的“大作业”.家长根据“大作业”中的行动计划和具体方法,可以切实有效地把家庭教育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使理论变得鲜活起来.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根据这一研究成果,“大作业”按照一定的步骤做成一个30天的行动计划.以培养孩子某种习惯为目标,把大目标分解为几个小目标,分阶段完成,有的甚至量化到每一天该做什么.
“大作业”通过帮助家长设计训练孩子行为的实施方案,让孩子养成某种良好的习惯或克服某种不良的习惯.这是“建议”部分的细化和强化,也是这套丛书最突出的特色.
注意:因人而异使用教材
关于《家庭教育》的使用要提醒家长注意,这套教材是分年级来写的,因此要求家长按课的顺序一个月学习一课.但家长和孩子的情况不同,使用时也可有所不同.
(1)案例分析是通过案例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上的理论分析,这些分析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一般家长是不会遇到困难的,但如果家长确实读起来还有疑惑,可以跳过去读建议部分,甚至直接去读大作业的内容.等你按照大作业的要求对孩子进行了培养,返回头来再来读案例分析,或许会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2)一种习惯、一种能力或一种品质往往要经过几个年级通过不同的方面来培养,因此家长可以将某一方面的内容通读一下,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培养孩子时会更有针对性.


(3)尽管这套丛书尽力按照内容之间的时间先后关系来安排各课之间的顺序,但实际生活中,不可能是某一个月就正好就出现孩子的某种行为.除了“上学适应”这类问题,大多数问题还只是逻辑上的先后关系.因此,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的顺序.
(4)家长还可以根据自己孩子存在的突出问题,选择有关的内容来对孩子进行训练.不一定刻板地一课一课进行.
(5)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孩子的某种行为可能包含着多种品质和能力.如吃饭中可能包含着孩子的自理、自立、责任和自制.所以,家长在使用这套丛书时,要注意利用一种行为的多种功能,来培养孩子的多种品行.
家庭教育的成败,依赖于许多因素,但不可或缺的是家长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家庭教育的知识、方法以及家长的榜样作用等等.当然,仅仅具备了这些东西还不够,更为重要的是家长要付之行动.《家庭教育》系列丛书的出版,真正实现了针对性、可读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的统一,达到只要家长真正用心去学习去使用,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效果.可以说,《家庭教育》系列丛书让家长真正看到了教子成功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