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华清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3 03:02:52
过华清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过华清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过华清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过华清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本诗揭露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穷奢极欲的生活.据说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命人用快马从四川,广州给她运来.这首诗就是根据这件事写成的.
  首句“长安回望”四字极为重要.长安是当时的国都,明皇应在京城日理万机,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唐明皇时,骊山遍植花木如绵绣,故称绣岭.用“绣成堆”写“一骑”遥望中的骊山总貌,很传神.次句承 “绣成堆” 写骊山华清宫的建筑群.这时候,“一骑”已近骊山,望见“山顶千门次第开”;山上人也早已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将“山顶千门”次第打开.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戏剧性场景.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前三句诗根本不提荔枝,压根儿不知道为什么要从长安回望骊山,不知道“山顶千门”为什么要一重接一重地打开,更不知道“一骑红尘”是干什么的、“妃子”为什么要“笑”,给读者留下一连串悬念.最后一句,应该是解释悬念了,可又出人意料地用了一个否定句:“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确,卷风扬尘,“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谁都会认为那是飞送关于军国大事的紧急情报,怎能设想那是为贵妃送荔枝!“无人知”三字画龙点睛,蕴含深广,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提升到惊人的高度.
  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
  此诗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
  赏析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侈.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长安回望绣成堆”,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景色,“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是回顾历史.骊山“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
  而其他人却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想到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诗的结句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安史之乱”的祸根.
  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但是,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
  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全诗以“回望”起笔,层层设置悬念,最后以“无人知”揭示谜底.这不仅揭露了唐明皇为讨好宠妃的欢心而无所不为的荒唐,同时以前面渲染的不寻常气氛相呼应,全诗无一难字,不事雕琢,清丽俊俏,活泼自然,而又寓意精深,含蓄有力,确是唐人绝句中的上乘之作.
  《过华清宫》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与以上两首不同的是,这首诗另翻新意地选取“荔枝”这一特殊物象将贵妃的恃宠而骄,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和驿骑会汗淋漓,苦不堪言衔接成一幅画面.全诗通过以小见大的独特视角,选择“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烘托全诗的中心主题,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写法特别之处需要我们慢慢品味.
  如果只是读前三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不读最后一句,恐怕我们读者会产生很多悬念.其一,我们压根儿不知道为什么要从长安回望骊山;,再者,我们不明白“山顶千门”为什么要一重接一重地打开;还有,我们恐怕更不知道“一骑红尘”是干什么的、“妃子”又为什么要 “笑”……诗歌有卒章显志的写法,所以当我们读完最后一句“无人知是荔枝来”,便会恍然领悟:原来,卷风扬土,“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只是为了把新鲜的荔枝尽快送到杨贵妃嘴里.但是这确实是我们“无人知”的,一个否定句,既解了悬念,又画龙点睛,蕴含深广.
  读完首句,皇帝在当时的京城—长安,日理万机,而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次句承 “绣成堆” 写骊山华清宫的建筑群.这时候, “一骑”已近骊山,望见“山顶千门次第开”;山上人也早已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听到皇帝谕令将“山顶千门”次第打开.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戏剧性场景.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没日没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比映衬,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虽是无言的谴责恐怕胜过千言万语.前三句诗并未提到荔枝,如果象前面分析的那样句句讲荔枝,就会太平淡很多.
  这正如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不由使人想到春秋时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 而最终导致国破身亡典故.“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也没有机会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蕴藉.
  编辑本段
  李约版
  过华清宫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注释译文
  君主追求淫逸,将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结果,兵变作乱,帝后升天,惟有千年长生树仍直直地长在那里.
  鉴赏
  整首诗通过今昔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咏史感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编辑本段
  李贺版
  过华清宫
  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鉴赏
  唐朝是在玄宗李隆基的手上发展到了它繁荣的顶峰然而又是在他的手上开始了唐帝国的衰落.这一切,华清—— 曾经是那么繁华的华清宫,是历史的见证人;这一切,都可以作证.正因为如此,中唐之后,多少文人墨客经这个地方,都忍不住要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历史感慨.一部《全唐诗》中,有多少以华清宫为题材的诗作啊!
  李贺这首《过华清宫》同上一首一样,也是一首严谨的五言律诗.它主要刻画的是华清宫今日之冷落萧瑟,且追述了华清宫清寂冷落的开端,其冷落之原因也不言而自见前人曾云:“ 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议论者为最上.”前人又云:“诗文要含蓄不露,便是处.”这也就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李贺这首诗是得含蓄妙处的佳作.
  诗的开头两句先从气氛上渲染:黯淡的月色,更增加夜的凄楚;在寂寞、凄凉的宫中居然传出似哭声般的乌鸦叫声,令人毛骨悚然.古人认为乌鸦是不祥物,经常用它来形容荒凉恐怖.如李商隐写隋堤之凄凉说:“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韩偓写泉州溪县经过兵火之劫后,这样形容当时情景:“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都是以乌鸦来渲染凄凉.李贺这里写曾经是那样繁华热闹的华清宫,在凄清的月色下传出了乌鸦的悲鸣,那凄凉之状就如见如闻了.
  接下去中间两联,承接着第一联的气氛,用精雕细刻的笔法,绘出华清宫的荒凉、冷落、萧瑟.那荒凉的雾霭岚气,笼罩着宫殿,使朱红色的格子窗也显得那么黯淡无光;石阶折断了,爬满了紫青色的苍苔.
  这是宫室外边荒凉的情景.这一幅景象对宫室外边的满目荒芜的情形作了精确的刻画.写到这里,诗人还没有收住他那精细之笔,他驰骋幻想,用两个出色的细节写宫殿里边的冷落:桌子上,精致的玉碗里,还盛着残剩的酒液;银灯上罩着的灯纱,污点斑斑,破旧不堪.宫殿里的冷落更带着一种狼狈的气氛,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想.大概这是逃跑到四川去的皇帝跑之前还在寻欢作乐,酒宴上觥筹交错,灯烛辉煌;跑时来不及收拾一下,所以还留下这么一幅狼狈的情景吧!
  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讽剌,但含而不露,没有直接指斥他耽于逸乐,而是用两个细节来引动人的遐想.
  清人方扶南认为本诗“结句佳”,这是很正确的,表面似乎是说:逃到蜀地去的皇帝还没有音讯时,温泉就长出野芹的叶芽了.这里实际上有两层深意:一是说明华清宫的凄凉不是今天始,而是由来已久,皇帝逃蜀之时已经开始凄凉;其二,更重要的是含蓄地点明造成华清宫这样凄凉冷落的,正是那逃亡蜀地的皇帝.
  这首诗从多方面来刻画出华清宫凄凉的景象,它从气氛、宫殿外边、宫殿里边、凄凉的由来这不同侧面落笔,把华清宫的冷落萧瑟写得悲切感人,形成了具有悲剧美的意境.诗人之所以选取这个题材来加以描写,乃是由于诗人忧国忧时思想的表现,那曾经那么繁华的强大帝国,现在也就像华清宫一样没落了.
  华清宫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唐王朝也失去了往日的鼎盛.这,正是诗人主旨之所在.华清宫,在诗人笔下乃是唐王朝的缩影.李贺是关心着国家命运的,他并非像后人所描绘的那类“鬼”气遍身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