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常常问我:去寺院礼佛为什么要敬香?如何敬香才符合佛门的礼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4:54:20
很多人常常问我:去寺院礼佛为什么要敬香?如何敬香才符合佛门的礼仪?

很多人常常问我:去寺院礼佛为什么要敬香?如何敬香才符合佛门的礼仪?
很多人常常问我:去寺院礼佛为什么要敬香?如何敬香才符合佛门的礼仪?

很多人常常问我:去寺院礼佛为什么要敬香?如何敬香才符合佛门的礼仪?
如何敬香才符合佛门的礼仪?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新闻图片,很多人在寺院里燃烧巨大的香,有的香甚至会超过两米高,非常夸张.个别寺院出售一些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高价香,误导信众,使那些对佛法不了解的信众误以为烧越贵的、越高大的香,就越表示自己对佛菩萨的虔诚,佛菩萨就越会保佑自己.【我们在红尘中“势利”一些也就罢了,就别再把佛菩萨也想成那么势利了.】我们还常常看到很多人在寺院里烧香是一把一把的烧,火苗窜起很高,稍有不慎就会殃及旁边的人.上述这些都是不太如法的、不值得提倡的做法.我们去寺院礼佛,以敬香来表达我们的虔诚和恭敬,这应该是一种真心的愿望或祈盼,一种愿力、悲心和菩提心的发露.因此,每一柱香都是一种愿望的表达和代表.敬香,通常用单数,即一枝或三枝.一枝表示一心向佛.三枝或者表示礼敬佛、法、僧;或者表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恭敬礼佛;或者表示戒、定、慧;或者表示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上香的含义通常有以下几种:一、以虔诚心恭敬供养三宝,并以此作为示范接引众生.二、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的加持.三、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应无私奉献.四、表示点燃了戒定真香,蕴涵“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之意.敬香并非是越多越好.寺院是公共活动场所,加上节假日人流量多,烧高香、大香稍为不慎就会灼伤他人.再者,浓烟滚滚,既不利环保,也易引起火患.如此,求福不成,反造罪业.佛教有这样的说法:虔敬三柱香,供养佛法僧.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敬香供养方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烧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诚心”.我习惯自己带香去寺院礼佛敬香,因为家里备有很多藏香,所以再到寺院门口或里面请香,实在是一种浪费.我建议大家:如果有条件的话,也自己带香去寺院里礼佛.这样可以培养节约的意识.礼佛敬香应许什么样的愿呢?礼佛敬香时应“心地清净”,果能一尘不染,获福无边.若要许愿,应发“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大心愿,则功德无量.这是如法的做法. 我常见到很多人将点燃的香拿在手上拜佛,这是不正确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将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上完香后,再入殿恭敬礼佛.佛门礼佛敬香,历史悠远.香的种类不胜枚举,经论上也有记载.《瑜珈师地论》卷三中说:香“或立五种,谓根香、茎香、叶香、花香、果香也.”在《法华经》第六中仅花香就列举出:须曼那花香、阇提花香、茉莉花香、瞻萄花香、波罗蜜花香、青莲花香、白莲花香、旃檀香、多摩罗跋香、多伽罗香、曼陀罗香、摩诃曼阳罗花香、曼殊沙花香、摩河曼殊沙花香等十四种之多.《苏悉地羯罗经》把香分为:1、五种坚香:沉水香、白檀香、紫檀香、沙罗香、天木香.2、七种胶香:乾陀罗婆香、萨阁罗婆香、安悉香、苏合香、熏陆香、设落翅香和室利吠瑟吒迦香.按原料分还有:龙脑香、紫降香、紫莉香、甘松香、药香等.含有香味的植物经过加工成为烧香和涂香.烧香是将原料晒或烤干后使用,涂香是用烧香碾成粉末来用.涂香便于保存,使用方便.用涂香混以净水制成的线香或棒香,不但使用方便、安全,还可以在燃烧中使香气充分发挥,又可维持相当的时间.按香的形状区分有:棒香、线香、盘香、丸香、涂香、熏香等.供香也是真心的奉献,檀在梵语中即有供养布施的意思,供养布施自己也在受益.故供香于佛前,须用真心,须用真香,心到佛知.供香最好用天然香,很多地方出售化学香,用这种香供佛是非常不合适的,既污染环境,又对人体无益,所以一定要慎用.人类很早就发现,燃香可以安抚人的情绪.在人烦躁的时候,点燃一支檀香可以使人很快安静下来.香气会使人感到很愉悦和舒适.现在很多公共场所还沿用这一习惯,通过燃香净化空气.所以我们要知道,香最早是源于我们的生活的.香的这种可以使人镇定的功效,后来被佛教所关注和重视.佛教记载香的经卷非常多,如:《佛说戒德香经》、《华严经》、《楞严经》、《六祖坛经》、《玄应音义》、《大唐西域记》等等.经书中所记载的香品的种类难以计数,现今使用的绝大多数香料在经书中都有记载.在佛教刚刚兴起,释迦牟尼佛还住世的时候,就对香十分推崇;其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佛家用香的习惯始终不改,而且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以至于现在有寺院的地方必定有敬香的,居士之家也多设佛堂香案,用于每日修行.香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家对香这样重视,主要是源于以下几点: [佛家认为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 佛家认为,香于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关系,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贤圣,甚至能够散发出特殊的香气.据经书记载,佛于说法之时,周身毫毛孔窍会散出妙香,而且其香能普熏十方,震动三界.故在佛教的经文中,常用香来譬喻证道者的心德.如《戒德香经》所记,佛陀对弟子阿难讲述,持守善德的人具“戒香”,此无上之香普熏十方,虽顺风逆风也畅达无碍,非世间众香所能相比;《六祖坛经》中,慧能大师即以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讲述了五分法身之理;在《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阐述修持者若能专诚地忆念佛性,则能受到佛的加持与接引,将之喻为“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佛家还把香引为修持的法门.其中最著名的是《楞严经》中的香严童子,以闻沈水香,观香气出入无常而悟道.据经中记载,在楞严法会上,香严童子叙述自身得悟的因缘,就是以闻香入手.“我于居处静堂养晦自修,看见比丘们烧沈水香,香气寂然,入于鼻中.我观察这个香气,并非本来就有,也不是本来就空;不是存在烟中,也非存在火中,去时无所执着,来时无所从来.我由此心竟顿销,发明无漏,证得阿罗汉果位.现在佛陀问我达到圆通所用的法门,如我所证悟者,以香的庄严为最胜.”另有一位孙陀罗难陀,也是观鼻中气息出入如烟而悟道.据《楞严经》记载,孙陀罗难陀曾自述,“当初我出家随从佛陀入道时,虽然具足戒律,但是心却常常散动,无法证入无漏解脱.于是世尊教我观鼻端一片白,我开始定心谛观,经过二十一日,只见鼻中气息出入如烟,内在身心虚空清净如琉璃.后来,这个烟相逐渐消失,鼻息成为白色,心中开明,烦恼尽除,出入的呼吸都化为光明,遍照十方世界,由此入道,得阿罗汉果.”在佛家描述的极乐世界中,还有一个“香积净土”,即“香积世界”、“众香国”.其处之佛为“香积如来”,以香开示众生,天人坐于香树下,闻妙香即可获得圆满的功德. [佛家认为香能沟通凡圣,为最殊胜的供品] 佛陀住世时,弟子们就以香为供养.佛家认为“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几乎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内容.从日常的诵经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会、水陆法会、佛像开光、传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动,都少不了香.特别是法会活动,必以隆重的上香仪式作为序幕.佛教中用于供养的香品种类十分丰富,除了用于熏烧的“烧香”,香料制作的香水、涂在身上的涂香、研成粉末的末香等都是常用的供物.其中香水还用于浴佛,是一种很高的供养.如《法华经》之“法师品”列出了“十种供养”: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其中四种都是香品.在居士家中,无论供品陈设繁简,香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常用的供品是香、花、灯,如果供品的种类再增多,那么就会多使用几种香品;如果简化到一种,也会是香烟一炷敬佛.香不仅供在佛像前,还用于供奉经书.也常把香料掺入涂料中粉刷佛殿的堂柱门窗,在重要的场所和还常泼洒香水.不仅用香,而且上香前后都要有恭敬郑重的礼仪.特别是在重大法会上,上香之前,全体僧众先要跪拜持诵专门的烧香偈语才能上香,上香之后也要再诵念赞偈.据《礼佛仪式》记载:“礼敬赞德,先须至于香台,端身息虑,思念圣德,目睹尊容,双膝着地,手擎香炉,而举偈言: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云台遍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闻香普熏证寂灭”.据经书所记,佛陀本人及其他圣众,都反复讲到香是最重要的供养.佛陀曾对清净慧菩萨讲述,“以牛头栴檀、紫檀、多摩罗香、甘松、芎藭、白檀郁、金龙脑、沈香、麝香、丁香等种种妙香”制成香水沐浴佛像,再取少许洗像之水置于自头上,“烧种种香,以为供养”.此为“诸供养中最为殊胜”.再如《华严经》记载:“以善根回向、供养诸佛,以无量香盖,无量香幢,无量香幡,无量香宫殿,无量香光,无量香焰,无量香住处,无量香佛世界,无量香须弥山王,无量香海,无量香河,无量香树,无量香衣,无量香莲华”……“以如是等无量无数众香庄严以为供养”.香不仅是婆娑世界的供品,天人也用香来供佛.据《大宝积经》记:“……兴起光照一切香花,善妙香、常熏香、乌虚延香,常有花乐、眼目乐,如是众花兴云致雨.雨众杂香,鼓天妙乐.”[佛家用香辅助修持] 佛家认为香对人身心有直接的影响.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而且能助人达到沉静、空净、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正定,证得自性如来.而且好香的气息对人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可培扶人的身心根性向正与善的方向发展.好香如正气,若能亲近多闻,则大为受益.所以,佛家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缘.同时,佛家也认为香有好香、恶香之别.并非芬芳馥郁即为好香,而是能培扶灵根者,“悦意”者才是好香.如《入阿毗达摩论》云:“香有三种,一好香,二恶香,三平等香.谓能长养诸根大种名好香;若能损害诸根大种名恶香;若俱相违名平等香.”《五事毗婆沙论》云:“诸悦意者说名好香;不悦意者说名恶香”.所以,佛家自古就提倡在打坐、诵经等修持功课中使用熏香,在寺院内外也是处处熏香,以营造好的修炼环境.而且对香的品类也是精心选择,不仅使用上等的单品香料,还要按照特定的配方调和制作更适用于修炼的合香.甚至不同的修炼法门还要使用不同配方的香.许多修炼有成的法师同时也是调制合香的高手. [佛家认为香可以防病治病] 由于绝大多数的香料本身就是药材,如沉香、檀香、丁香、木香、肉桂、菖蒲、龙脑香(冰片)、麝香、降香、安息香、甘松香等,所以佛家的香也很早就用于治病.用于治病的香品,也称为“香药”,是“佛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医理论颇为相似的佛医学对中医的发展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例如,佛医学关于香药的知识使中药材的种类得到了扩展,增加了沉香、薰陆香(乳香)、鸡舌香、藿香、苏合香等新药材,而且在《本草纲目》等经典医书中增加了“芳香开窍类”药材.佛家香药的配方种类十分丰富,用途也极其广泛.不仅熏烧香药以除污去秽,预防瘟疫,还有专门的药方对治特殊的病症.使用香药的方法也很多,有的是直接熏烧,有的要口服,有的做成香水香膏涂在身上,有的是在浸泡洗浴时用.如《大唐西域记》记载:“身涂诸香,所谓旃檀、郁金也.”印度气候湿热,易生体垢体味,所以佛家弟子很早就用檀香、郁金制成涂香抹于身上,既能净身去味,又能消炎杀菌,防治皮肤病.再如经书所记:“取药劫布罗(龙脑香)和拙具罗(安息香)香,各等分,以井花水一升和煎取一升”可治疗“蛊毒”;“取胡麻油,煎青木香,摩拭身上”,可治疗“偏风,耳鼻不通,手脚不随”;以“昌蒲、牛黄、麝香、雄黄、枸杞根、桂皮、香附子、豆寇、蒮香”等作“香浴”,可以辟秽化浊,开窍通经.由于香的尊贵、神奇及其在佛教中的悠久传统,还有他为诸佛乐道的神圣,在今天的佛教之中几乎是无处不“香”了:1、僧人打坐以烧一炷香的时间为准,谓之“坐香”;2、围着佛像“绕佛”,三圈、七圈或更多,既是礼佛也是以“经行”作修持,谓之“行香”,若是跑步绕佛,则谓之“跑香”;3、用于警策修行的形如宝剑的木板,谓之“警策香板”,用于惩戒的谓之“清规香板”;用于警醒昏沉者的谓之“巡香香板”;4、若修持者犯了错,还有罚去“跪香”;5、佛殿谓之“香殿”,厨房谓之“香厨”,而佛家寺院更是被尊称为“檀林”.从佛经中寻找“烧香供养”的记述,《陀罗尼集经》第三卷,有供佛的二十一种供养.其中列举了五种:“香水、烧香、杂香、燃灯、饭食”.记述了供灯、供花、供香是供佛的基本内容.《金光明经》卷二《四天王品第六》及《大智度论》中就烧香的功德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这些都是佛教基本形式的记述.与此关联最为密切的《法华经法师品第十》中列举了十种供物供养佛、法、僧三宝:“花、香、璎珞、抹香、涂香、烧香、绘盖、幢幡、衣服、伎乐、乃至合掌恭敬.“应该注意的是,在佛教礼仪中的“香”不只是烧香的形式,还有“抹香、涂香”等不同的用法.现在,如果要列举其基本内容的话,能分为以下五种:1. 将香放进水里,作为阈伽香水的香叫“香水”2. 用于涂抹身体的香叫“涂香”3. 用嘴含的香叫“含香”4. 薰的香叫“烧香”5. 一般用途的香叫“线香”以上五种香形状不同,其原料为伽罗、沉香、白檀香、丁字香、郁金香、龙脑香混合制成.其次,修行的僧人独自一人在佛前修法时,归根到底和“香”有什么关系呢?在佛教,特别是密教的修法上(极多),我们在此引用天台宗、真言宗的例子来看看.修行僧在着净衣之前,到放着丁子香的浴盆里洗浴,净身后穿上净衣面向道场.他嘴含丁子香,身体、衣服以涂香全部洁净.然后,以“洒水”淋湿散杖,全部洁净.在道场的入口处,有名为“香象”的象形香炉薰着香,修行僧跨过这个香炉,进入道场.道场中央有一个修法坛,有名为“火舍”的香卢薰着名香,旁边的香炉分别烧着五种香.在这个地方,再次用涂香器,洒水器清净身、口、意.然后,他再进入修行阶段.在修法的过程中,以中央的火舍为中心,左右相对地顺序放着阈伽水、涂香、花曼、烧香、饭香、明灯以为分别供养,一次的修法中,用各种器具进行的香供养,以名香烧四次,和其他的供养,包括香水供养,合计共有十次.如此,在寺院里举行的和“香”有关的“行法”中,也是用各种各样的佛具,举行与之相伴的各种各样的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