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洞的孔隙工人是怎样进去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6 04:43:30
双龙洞的孔隙工人是怎样进去的

双龙洞的孔隙工人是怎样进去的
双龙洞的孔隙工人是怎样进去的

双龙洞的孔隙工人是怎样进去的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文登市文峰小学 张晓红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井然有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两条线索有机交融、贯穿始终.同时,作者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不失为一篇写景佳作.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教具准备:录像带、投影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导学案
  一、我来了解一下作者
  叶圣陶(1894—1988年),原名叶绍钧,江苏关县人.他从“五四”时期开始创作,作品很多,著名的短篇小说有《隔膜》、《城中》,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1957年,他60多岁时,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和冰壶洞,写了《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这篇游记.本文是从这篇游记中节选的,节选时略有删改.原文现收在叶圣陶的散文集《小记十篇》里.
  二、我能将本课的词语自己写会.
  浙江 簇拥 呈现 色彩明艳 溪流 山势 仿佛 孔隙 臀部 稍微 额头 擦破 石钟乳 价值 源头
  三、我要认真地读课文,试着完成下面的练习.
  1、《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 .
  课文按照( )的顺序依次写了( )→( )→( )→( )→( )→( )的情况.
  2、金华的双龙洞的路上景色特点是明艳,外洞的特点是( ) ,内洞的特点是( ),连结外洞和内洞的是孔隙,它的特点是( ).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导入课题,板书题目.
  齐读题目,指导理解“记”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
  1、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概写了什么.
  2、抽写生字词.
  三、互动交流.
  1、问:按游览的顺序,课文写了那几部分?
  2、再读全文,说说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
  板书:金华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四、精读示导.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说 说.(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怎样?(板书:一片明艳)
  3、观看录相,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感情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观看录相,然后说说.
  5、作者为什么要写路上看到的景色?这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6、作者先游览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板书:突兀森郁)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7、外洞又有什么特点?读读文中的句子,仔细体会,然后说说.
  8、观看录相,亲自感受.感情朗读写洞口和外洞的语句.
  9、有感情朗读一至三段.
  五、小结:这一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的一、二、三段,了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跟作者一起游览了路上和洞口、外洞的景色.
  第二课时(详案)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了作者先写了路上的景色和洞口、外洞是怎样的等内容.
  2、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吗?外洞、洞口各有什么特点?(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先指名说,再各自练说)
  3、沿途的景色如此迷人,洞中的景物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领略,好吗?
  4、过渡: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出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理解“孔隙”)
  二、教学第四段.
  1、这孔隙有什么特点?请同学默读第四段,边读边想.
  2、读后问:
  ①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小船)这样小的小船通过孔隙说明了孔隙有什么特点?(孔隙窄板书:窄)
  ②人卧在船上后那个样子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人要这样贴着船才能通过孔隙又说明了孔隙有什么特点?(孔隙矮板书: 矮)
  ③那么,坐小船经过孔隙时的感觉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挤压过来.”一句,自由朗读, 读后问:“挤压”是什么意思?(挤过来,压下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这又说明了孔隙还有一个什么特点?(孔隙险板:险)
  3、小结:从这一段的理解可以知道孔隙的特点是.(指着板书理解)
  4、设计引读: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体会孔隙的特点.(按课文写孔隙特点的内容设计)
  5、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录相,亲自看看孔隙是怎样的和人怎样进出孔隙.
  6、作者就是这样先写出孔隙的窄,再写孔隙的矮,最后写孔隙的险的特点的.试按这样的条理练习背诵这一段,先自由练背,再指名试背,互相背.
  三、教学第五、六段.
  1、过渡: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
  2、默读第五段,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3、指导理解每句话讲了什么,并结合理解“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等词,理解“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一句,概括出内洞的特点.(板书:黑、奇、大)
  4、内洞确实很黑、很奇、很大,观看录相,欣赏体会.
  5、下面请同学再仔细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内洞的?
  6、读到这里,你知道双龙洞名的来历吗?哪个句子讲明了?指名读出有关句子,再相机点题.
  四、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出了洞,你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有关句子来说说怎样出洞的吗?出示幻灯,学生先说,再指名说.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我们欣赏了双龙洞的美丽奇特,领会到了祖国山河的可爱.课后大家要认真读读课文,好好欣赏欣赏.有机会,我们亲自到双龙洞去游一游.
  六、板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景象奇异
  金华→罗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宽 高大 窄小 黑大
  目标检测:
  阅读,回答问题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 xì jì )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洞外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晕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shì sì)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捎)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在括号里划去不正确的读音或字.
  2、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我经过孔隙时的感受?用横线画出来.
  3、“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这句话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
  4、“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这句话采用了( )的说明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