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2:57:33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一)综合治理,净化风气,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之中,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社会价值取向和道德尺度正处在实践与重构之中.一方面社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到处是竞争和创造;而另一方面出现理想信念的失落、社会风气紊乱和腐败.可以说,现实生活中社会公德的缺失现象几乎举目可见,这就不可避免地感染、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风貌.因此,净化社会风气,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准,创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是一项需全社会综合治理的艰巨工程.
  首先,要转变党风和领导作风.党员干部首先应净化自身,切实增强党性,发挥先进性,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为优化育人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其次,大众传媒也应该为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尽职尽责,加强宣传,注重引导,发挥自身舆论导向的优势.充分把握社会发展对自身的角色期望,增强教育意识,逐步赋予自身教育职能,实现教育者角色与传播者角色的内在统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把规范的“中心兴趣”的塑造作为自己的传播目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再次,国家要尽快建立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积极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就业,防止他们就业中的边缘化趋势,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机会.
  (二)要不断强化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整个社会教育系统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其影响是巨大的,甚至贯穿了人的一生.因此,家庭教育首先应当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让其懂得责任重于泰山的道理,懂得对自己的过失要承担责任,要付出代价,而不能为所欲为,想怎样就怎样,在其幼小的心灵筑起一道承担责任的堤坝.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责任心的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有句古话:“子不教,父之过.”这说明合格的家庭教育必须是“有教之养”.所以,作为父母从一开始就得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但要有始有终,而且要有恒心有自信;今天的事今天做,事事都要对人对己负责任.使孩子从小就懂得要成为有出息、有教养的人,就必须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程序发展.朱熹在《蒙童须知》中就讲到:“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当所知.”这就告知我们,孩子只有从小在家庭中做到“于洒扫进退之间,持守坚定,涵养纯熟”,长大以后,才能通达事务、有所作为.
  (三)学校要大力加强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在学生中坚持不懈地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是“对”与“错”,什么是“应该做”与“不应该做”,什么是“必须提倡”与“坚决反对”,认识到自己的肩上承载着的公民责任.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在感情上认同和接受并自愿地承担责任,才能逐步树立起较强的公民责任意识.与此同时,还要坚持行为训练和情境体验,注意学生的自我管理,发挥其主体作用.广泛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鼓励他们利用节假日深人街道、社区、工厂、商店、农村等地去调查了解情况,去体验生活,感受家乡的变化.通过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了社会的责任感;通过开展学雷锋活动,教育学生体会和感受他人对自己关心的同时学会关心他人,学会与他人共处;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人社区,服务社区,增强社会的责任意识;通过班级每月一次的评选“十佳”好人好事的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教育学生每天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四)严格要求抓管理,“三重”“四严”“五规范”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良好行为的养成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还应从制度上加以规范.大学生作为公民的一部分,有义务承担一定量的公益事务.所以,学校可以将学生必须承担的公民责任做出制度性的安排.比如,将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多少与他们的学分相挂钩,缺了这项不给毕业文凭,并且对平时执行的情况做出考核,登记在册,并认定为毕业学分,且要求企业和行政机关在录用时重视其参加公益活动的成绩.为贯彻这一举措,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必须突出“三重”、“四严”、“五规范”.“三重”是重平时、重思想态度、重日常行为表现.具体做法是成立“大学生自律发展委员会”,通过对每位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记录,严格量化,学期末对量化不及格的学生限考.“四严”就是严而有情、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序.在学生中开展“严格自律,诚实守信”的教育活动,对于在诚信自律发展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对于学习成绩和自律表现不佳,通报批评,坚决取消其评优资格.“五规范”是规范课堂、作业、考试、活动和日常行为,对于旷课、不按时完成作业、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考试作弊和其他违犯学生行为规范者,绝不姑息迁就,一律严肃处理,赏罚分明.通过对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严格管理,营造良好的学风,强化和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五)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者有效整合的教育网络
  社会、家庭、学校以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形式占据了大学生的整个生活,三方面无论任何一个方面失控,都会导致整个道德教育的失败,因此,三种教育的协调与配合,是大学生责任心培养的关键所在.三种教育力量各具特色,彼此之间难以相互取代,只有三者的有效整合,才能保持整个教育方向上的一致性,发挥最佳效益.因此,必须做到:在社会中对具有强烈公民责任意识的行为要给予广泛宣传和表彰,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与感化作用,引导和激励社会公民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责任,培育学生对父母、老师、伙伴、他人……对集体、祖国、社会以及大自然的爱心;对不具备公民责任意识的行为要给予严厉批评和道德谴责,从而营造一个人人崇尚美德、人人具有公民责任意识的健康的、良好的、是非分明、扶正驱邪的社会氛围.在家庭中,家长要以身作则,加强自身修养,时时处处做孩子的表率,随时随地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责任感和责任心.平时,家长要多给孩子一些独立处理事情的机会,从小养成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彻底改变一切包办代替的做法.再者,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性工作和公益活动,比如文艺演出、演讲、帮邻居家送报纸、陪老人聊天等.这样就可以使孩子获得他人及社会对他的肯定,并且感受到自己所做事情的价值和意义,并从中得到乐趣,从而逐步建立起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责任心.在学校,应重视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生活环境,增强教师尤其是直接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的公民责任意识.总之,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