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民间故事800字的急啊!是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5:53:02
西湖民间故事800字的急啊!是读后感!

西湖民间故事800字的急啊!是读后感!
西湖民间故事800字的急啊!
是读后感!

西湖民间故事800字的急啊!是读后感!
明珠
传说古时候,在天河东边的石窟里,住着一条雪白的玉龙,在天河西边的大树林里,住着下只彩色的金凤.
玉龙和金凤是邻居,每天早晨他们一个钻出石窟,一个飞出树林,打个照面就忙着各做各的事了,有一天,他俩一个在天空飞,一个在天河游,飞呀,游呀,不知不觉就来到一个仙岛上,在岛上他们发现了一块亮闪闪的石头.金凤很喜欢,就对玉龙说:
“玉龙玉龙,你看这块石头多好看呀!”
玉龙也很喜欢 ,就对金凤说:
“金凤金凤,我们把它琢磨成一颗珠子吧?”
金凤点头答应,他俩就动工了.玉龙用爪子抓,金凤用嘴啄,一天一天,一年一年过去了,他俩真的把石头琢成了一颗滚圆滚圆的珠子.金凤高兴地飞到仙山上衔来许多露珠,滴到珠子上;玉龙快活地游到天河里吸来许多清水,喷到珠子上.滴呀,滴呀,喷呀,喷呀,慢慢地这颗珠子就变得明光闪亮了.
从此以后,玉龙喜欢金凤,金凤也喜欢玉龙;玉龙和金凤都喜欢他们的明珠,玉龙不愿回天河东边的石窟去了,金凤也不愿再回到天河西边的那个树林,他俩就往在天河中的仙岛上,日夜守着自己的明珠.
这颗明珠真是一颗宝珠,珠光照到哪里,那里的树木常青,百花齐放,山明水秀,五谷丰收.
王母娘娘走出宫门,一下就看见这颗明珠的宝光,心里非常羡慕,到半夜辰光,她就派一个亲信的天兵,乘玉龙和金凤睡熟的时候,悄悄地把这颗明珠拿走了.王母娘娘得到明珠,喜欢的不得了,连看也不舍得给人看一看,就藏到仙宫里头,外面关起九重门,锁上九道锁.
玉龙和金凤,一觉醒来,发现明珠不见了,他俩真着急呀!东寻寻,西寻寻,玉龙找遍了天河底下的每一个石窟,没有找到;金凤寻遍了仙山上的每一个角落,也没有寻着,他俩伤心极了,可还是日日夜夜地到处寻找,一心想把心爱的明珠找回来.
王母娘娘生日的那一天,四面八方的神仙都赶到仙宫来祝寿.王母娘娘摆下盛大的蟠桃会请众神仙.神仙们喝着美酒,吃着蟠桃,祝贺王母娘娘;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王母娘娘一时高兴,就对众神仙说:
“各位仙长,我请你们看一颗珍贵的明珠,这是天上难找,地下难寻的宝珠啊!”
说着,就从衣带上解下九把钥匙,打开九道锁,走进九重门,从里面取出那颗明珠,用金盘端着放在厅堂中间,明珠亮晶晶,光闪闪,神仙们看了都叫好.
这时,玉龙和金凤正到处寻找他们的明珠,金凤发现了明珠放出的亮光,就忙叫玉龙:
“玉龙玉龙,快一来看那不是我们明珠放出来的亮光吗?”
玉龙从天河里钻出头来,一看:
“是呀,一定是我们的那颗明珠,快把它找回来!”
玉龙和金凤立刻朝着明珠的亮光长去,一直找到王母娘娘的仙宫里,那些神仙们正在伸头探脑围着明珠叫好,玉龙上前说:“这颗明珠是我们的!”金凤也说:“这颗明珠是我们的!”
王母娘娘一听火了,冲着玉龙,金凤张口就骂:
“胡说!我是玉皇大帝的亲娘,天上的宝物都有是我的.”
玉龙和金凤一听也来了气,一同向王母娘娘说:
“这颗明珠不是天上生的,也不是地下长的,是我俩辛辛苦苦,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琢磨出来的!”
王母娘娘一听,又羞又急,伸手护住放着明珠的金盘, 喝叫天兵天将,把玉龙和金凤赶出去.金凤见王母娘娘不讲理,扑过去就抢明珠;玉龙见王母娘娘不讲理,也冲过去抢明珠.三双手都抓住金盘,谁也不肯放松.你拉我扯,金盘一摇晃,明珠就滚下来,滚到阶沿边,从天上掉到地下去了.
玉龙和金凤见明珠往下掉,急忙翻身跟下来保护.玉龙游着,金凤飞着,他俩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保护着这颗明珠,慢慢地慢慢地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这颗明珠一到地上,立刻变成了清清的西湖,玉龙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明珠,就变成一座雄伟的玉龙山守护它;金凤也舍不得自己的明珠,就变成一座青翠的凤凰山来守护它.
从此凤凰山和玉龙山就静静地站在西湖的旁边.直到现在,杭州还流传着两句古老的歌谣:
西湖明珠从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
望仙桥
早先,杭州鼓楼附近有一座无名的小石桥,桥边有个专治烂疮脓泡的外科朗中.他宽额角,粗眉毛,高鼻梁,阔嘴巴,黑脸上长满络腮胡须;两腿生烂疮,一脚高一脚低的,是个跷拐儿,他在桥边撑一柄大布伞,摆一只破药箱,白天坐在大伞下行医,夜晚就躺在药箱上困觉.
起先,人们看他这副外相,都不信他真能治病.后来,有一个烂脚烂了三年的人,到处治不好,想碰碰运气看,就到大伞下面来找他医治.不料他给了一张狗皮膏药,三天工夫就把那人的烂脚治好了.消息传开去,到大伞下面来求医的人便渐渐多起来.这朗中就用这一种狗皮膏药,治好许多人的陈疮烂毒.这一来,他的名气很快就轰动了杭州城.大家还送他一个外号,叫他“赛华佗”.
赛华佗出了名,杭州好些挂牌的“高手名医”和药铺老板的生意便清淡了.他们气不过,就聚拢来商量,大家凑一千两银子送给知府,要求把赛华佗赶出杭州去.
知府受了贿赂,便差衙役去把赛华佗抓来.
知府把惊堂木一拍,喝道:“混蛋!见了本府怎不跪下!”
赛华佗冷泠地回答说:“我是个跷拐儿,膝盖骨硬啦,从来不跪的.”
知府又一拍惊堂木:“你叫啥名字?从哪里来的?”
赛华佗说:“我没有取过名字,不过 杭州百姓送我一个外号,叫我赛华佗.从哪里来,我倒记不灵清啦.”
知府眼睛一转,就哈哈大笑起来:“好一个赛华佗!亏你自己说得出口!你既有赛华佗的本事,为啥不先把自己的烂脚治治好呀?”
这时,知府只觉得背脊上有什么东西在爬动,痒得难熬,急忙伸手到衣裳里去摸,却摸不到什么.只见赛华佗冲着他哈哈大笑道:“知府大人哪,你真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世上各行各业顾得了别人顾不了自己的该有多少!盖屋的为啥住茅草房?养蚕的为啥穿破衣裳?种谷的为啥饿肚肠?管盗贼的官府又为啥要在暗地里贪赃?这些你怎么不问一问、管一管呀?”
知符被赛华佗问住了,回不出话来,就把惊堂木拍得震天响,大叫:“掌嘴!把他关进死囚牢里去!”知府退了堂,觉得背脊上那地方痒得更厉害了,脱去衣裳叫人看看,原来起了个小硬块.这小硬块越抓越痒,越抓越大,过了半个时辰,就变成一颗疔疮,疼得他滚在床上大喊大叫.师爷得知了,进来对知府说:“老爷,我听说那赛华佗倒真是个治疔疮的好手哩!叫他来给你治一治吧,等治好疔疮于办他的罪也不迟呀.”
知府疼不过,只得差人到牢监里去把赛华佗叫来.赛华佗看过知府背脊上的疔疮,就给他贴上一张狗皮膏药.
哪知过了一夜,知府背脊上的疔疮不但不见好,反而越肿越大,烂得流脓流血,隔着三重大门都闻到臭味.知府恨死了,天不亮就差人到牢监里去把赛华佗抓来,大吼道:“我背脊上的疔疮疼得更厉害啦,一定是你在膏药里放了毒!”
赛华佗说:“不要忙,不要忙,让我仔细看看疔疮再说.”说着,便揭起膏药,细细看了一回,皱皱眉头说:“这疔疮口子小,里面大,从里面烂出来,叫做‘穿心烂’,是无药可救的.因为你平常做事太狠毒,不讲良心,所以得了这个毛病,和我 的膏药毫不相干!”
听赛华佗这么一说,知府又是气又是急,大叫大喊:“砍他的头!砍他的头!”过了一会,他上气不接下气,翻翻白眼,就呜呼哀哉了.
师爷照着知府临死吩咐的话,给赛华佗安上个“妖道惑众”的罪名,押赴刑场问斩.
赛华佗被押上刑场的时候,走过他撑大伞摆药箱的小石桥.周围的老百姓见他受了冤枉,都围拢来说长道短,一下子把道路都塞住了.赛华佗朝大家说:“乡亲们啊,官府老爷硬要送我归天去,我不走也得走啦!”说着,一纵身跳下桥去,“扑通”一声,河面上水花四溅,漩涡儿咕噜噜转;忽地冒起一股青烟来.赛华佗站在空中朝人们点头招手,随着青烟一直飘上天去了.
人们都说,赛华佗是个神仙.大家忘不了他,四时八节总有人要到这座小石桥去盼望他再回来给大家治病.时间一久,这座小石桥就被叫成“望仙桥”.
杏婵
在西湖边上,从前有一个杏花村,杏花村里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姑娘名叫杏婵.
杏婵七八岁的时候,一个初夏的晌午,她在村前杏树林里的草地上放牛.这时,树上的杏子已经成熟了,一颗颗红的杏子落下来,刚好落在杏婵脚前.她拾起杏子,正想送进嘴巴去吃,却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在说话:“小姑娘,小姑娘,别咬,放了我.”
杏婵看看四周,静悄悄地一个人也没有,是谁在和她说话呢,她心里惊疑,手一松,杏子就掉一地来.说也奇怪,那杏子竟变成了一个天上少有的美女,立在她面前,原来是杏仙出来啦!
杏仙从头上拔下一支光彩夺目的金钗,交到杏婵的手里,笑咪咪地对她说:“勤劳好心的小姑娘,送给你这支金钗吧.等你碰到急难的时候,只要敲敲金钗,叫三声杏仙,我就会来帮助你的.”说完,杏仙就又变成一个顶大顶红的杏子飞到树上去了.
杏婵长大后,嫁给宋老爹的第九个儿子做媳妇.她嫁到宋家,小两口过得很和睦,公婆也喜欢她.别样都好,只是家里人多心不齐.你要往东,他要往西;你要吃甜,他要吃咸.公公是老实人,管不了九个又长又大的儿子;婆婆好说话,也做不了媳妇们的主.杏婵见公公平时谋虑的事情多,常提个一言半语,她的主意,总是又对又好.若是婆婆忘了什么,她也都想得起来.因此,公婆有事都爱和她商量.
这一来,却惹得那八个媳妇不高兴,以为公婆偏疼小婶子,她们就暗地里嘀咕起来.
一天,轮到杏婵做饭了.她刚煮好一镬饭、一镬老豆腐,大嫂子就在厨房门口向她招手,要她去剪个鞋样.她刚一出去,二嫂子轻手轻脚走进厨房,往灶洞里加了几块大木柴,又往豆腐里撒了几把盐.等到杏婵回厨房的时候,只闻得一阵扑鼻的焦味,揭开饭镬盖看看,一镬好饭都烧焦了.再掀起菜镬盖,尝尝豆腐的味道咸得发苦.她一猜度,心中都明白了,却一声不响地往饭镬里加上勺水,煮成一镬镬焦粥;又往豆腐镬里加了些水,调些菱粉,煮成了一镬豆腐羹.开饭的时候到了,下田的人都回来了,伢儿们也忙着搬桌子板凳.八个嫂嫂站在一边,
挤眉弄眼地等着吃焦糊饭、咸豆腐,看笑话儿.这当儿,杏婵笑吟吟地端出了饭菜来,对大家说:“天气热,我给大家煮了镬焦粥,好解解渴.这老豆腐大家也吃腻了,我变个法子,煮成豆腐羹让大家换换口味.”
公公、婆婆、大伯、小侄子、小侄女……一家人都吃得高兴起来,一边吃,一边夸那豆腐羹味道好,说那镬焦粥又香又解渴,把两镬子饭菜吃得精光.
经过这一回,嫂嫂们也真心佩服杏婵了,又看她敬重公婆,体贴丈夫,待人和气,就公推她来当这个家,让年老的公婆把担子松一松.
杏婵当家以后,从来也不拿大,有事总是和大家商量,把一切田里事、家务事都安排得停停当当的.那九个弟兄专做地里的生活,家里事一点也不要他们操心.家里头,妯娌九个,纺纱织布,缝衣做鞋,每天把饭食安排得好好的.婆婆专管那些幼小的伢儿,公公专管上街赶集.那大一些的伢儿,放牛、割草、砍柴、拾粪,也都有事做.这样,一家人吃不愁,穿不愁,生活慢慢地好起来,房屋也翻了新.
杏婵管家管得很公平,吃的穿的,从不厚这个薄那个,总是人人都有份.全家老小,老人爱小辈,小辈敬老人;弟兄间,妯娌间,也都和和气气,连那小伢儿们也都变得乖了.
杏婵又最乐意帮助人家,邻居们缺少柴米、用具的时候,她总是不等人家开口就借给他们.所以,周围村庄里的人们,都敬佩杏婵.人们教训起女儿媳妇来,总是说:“你看看人家杏婵!”
你了夸杏婵,我也夸杏婵,传来传去,皇宫里的皇帝也得知了.皇帝不信真会有这么能干的媳妇,就派一个钦差大臣,送一粒杏仁去给宋老爹一家人吃,看看杏婵拿它怎么办.
宋老爹一家人听了圣旨,都惊呆了.只有杏婵不慌不忙地从钦差大臣手中接过杏仁,说道:“钦差大人,辛苦了.请在堂屋里坐坐,看我们一家吃了这杏仁再走吧.”
杏婵搬来砖头,当场在堂屋里迭起一座灶,灶上安一口大镬,烧了满满的一镬滚水.她把杏仁放在镬里煮烂了,又往镬里加了一些红糖,就一勺一勺盛起来.哈!不多不少,正好均均匀匀地每人一碗,全家大小都吃到了杏仁茶!
钦差大臣回报了皇帝,还说:“这杏婵不但聪明能干,而且是个天仙般的美人哩!”皇帝听说有这么一个美人,就不管三七二一,叫钦差大臣带上三千御林军,去把杏婵抢进宫来.
这一大群人马,浩浩荡荡地来到西湖过,把宋老爹的屋子都团团围住.钦差大臣进屋去宣读圣旨,宋老爹一家人都哭叫起来了:妇女伢儿们牵着杏婵的袖子裙子啼哭,男人们七嘴八舌地和钦差大臣说理争吵,乱嘈嘈地闹成一片.杏婵双手拦住了家里人,向钦差大臣说:“请你们在门外稍等一会儿,让我收拾收拾,换身衣裳就随你动身.”
杏婵走进房里,从头上拔下我金钗,在桌沿上敲敲,叫了三声“杏仙”.杏仙就站在她面前了.她就向杏仙说:“杏仙啊,现在我到了急难的时刻,请你帮助我吧!”
杏仙说:“好,让我把你的家搬到西湖的底下去,永远过平安的日子吧!”
杏婵点点头.杏仙把袖子轻轻一拂就呼呼地刮起狂风来,把宋老爹全家从口,连带着房屋、牛羊、农具……统统都吹进西湖里去了.
狂风把钦差大臣和三千御林军吹得七零八落.等到风平浪静,他们赶到湖边去看时,还望见一根烟囱露在湖面上呢!一会儿,烟囱也不见了,宋老爹一家就这样安安稳稳地沉到西湖底下去了.
自从杏婵他们搬到湖底,邻居常常惦记着他们.有一个邻居想试试看,他们是不是还在湖底下活着,就在湖边喊了一声杏婵,向她借一张耕田的犁.过一歇歇辰光,真的有一张犁浮上水面来啦.以后,村里人缺少什么物件应用,就用这方法向湖底去借.若是外地来的陌生人,游西湖走乏了想歇歇力,也只要向杏婵讲一声,马上就会有桌椅板凳浮上来给你坐.这样过了许多年.有一次,不知是哪个贪心的人借了杏婵家四条板凳,竟搬回自己家去.大概是杏婵生了气,从此以后,人们就再不能向湖里借到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