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看诸葛亮》为题写一篇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6:59:40
以《我看诸葛亮》为题写一篇作文

以《我看诸葛亮》为题写一篇作文
以《我看诸葛亮》为题写一篇作文

以《我看诸葛亮》为题写一篇作文
刘备与诸葛亮,犹鱼与水,两人的关系被视为最理想的君臣关系.刘备临终托孤那几句,也被视为肺腑之言.不过,窃以为,刘备决不希望诸葛亮取代他的儿子,这样说是基于客观事实.刘备活着时,军政大事全仰仗诸葛亮;他死后,诸葛亮必定成为蜀汉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若有二心,取代刘禅如探囊取物.刘备高明地说出这番话,诸葛亮只有感激涕零,对天发誓的份了.刘备又遗诏刘禅:“你与丞相共事,如事乃父!”他希望保住刘氏皇位,作为回报,军国大权交给诸葛亮.诸葛亮与刘备,共同治理蜀国,得心应手而妙不可言!
刘禅牢记父命,封诸葛亮为武乡侯,以丞相兼领益州牧,全权处理国事.《三国志》说:“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刘禅只是蜀汉的一个象征而已.
 人人都指责刘禅庸碌无能,把他说成一个昏君.陈寿写《三国志》,给刘禅的评语是“昏暗”两字.刘禅果真如此吗? 首先,刘备并不认为刘禅是个低能儿.刘备有知人之明,况且“知子莫若父”,如果刘禅果真昏愦无能,做父亲的能全然不知吗?
其次,人们说刘禅昏愦,往往援引此事为证:蜀亡,刘禅过往洛阳,司马昭设宴款待,歌******唱蜀歌,跳蜀舞,在座蜀臣悲不自禁,唯刘禅谈笑自若.第二天,司马昭问他“思蜀否?”他竟说“此间乐,不思蜀.”实际上,这正是刘禅的高明之处.试想,如果他说思蜀,还能活命吗? 刘禅不是聪睿之人,但也决不昏庸.他之所以无所事事,是因为“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他实际上连个旁观者都不是.
诸葛亮北伐前,向刘禅上了一道奏本,即著名的《出师表》.
在表中,诸葛亮表达了他对刘备的耿耿忠心,矢志北伐中原,兴复汉室,以报刘备知遇之恩.其心之忠,其志之坚,读之令人肃然.另一方面,表中又透露出诸葛亮与刘禅之间各种不和谐的迹象.例如,诸葛亮强调,皇宫与相府的步调已不大一致.至于怎样不一致,史无明文.但可以肯定一点,不能一致是因为刘禅自作主张而造成的.诸葛亮对此很不满,他的反应是让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干预乃至监管皇宫事务.这时,刘禅已经二十岁了,不仅国事不能过问,就连皇宫之事,不论大小,还必须向诸葛亮指派的人请示.若以“擅权”论,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众多权臣中,是名列前茅的.通观《出师表》,不像一个臣子的奏本,倒像一个严厉的父亲在冷酷地教导不懂事、不听话的孩子.
当然,刘禅决非贤明君主,蜀汉就是亡于他之手.这一方面是因为诸葛亮连年北伐,使蜀汉国力大耗,此消彼长,更非魏国对手.另一方面,这刘禅即位以后,诸葛亮把一切事情都揽在手中,没给刘禅任何锻炼的机会.
所以,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对蜀汉来说,成也诸葛,败也诸葛.诸葛才是蜀国的真正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