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的感人事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00:16:39
周总理的感人事迹

周总理的感人事迹
周总理的感人事迹

周总理的感人事迹
夜乘公交,微服私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南宋诗人陆游的这句诗说的是深入实际,亲身实践对获得正确认识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了解民意,掌握真实情况,为管理决策提供帮助,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周恩来是几十年如一日,到群众中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事必躬亲,祖国的大江南北,城市乡村,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
  这里说一段周恩来“夜乘公交车,调查北京市民乘车难”的佳话.
  1954年某一天下午5点多钟,周恩来对秘书何谦、卫士赵行志说:“群众反映北京市公共汽车拥挤得很厉害,一下班要在路上浪费一两个小时,今天咱们去乘公共汽车,了解一下情况.”说着,周恩来披上大衣,带着秘书和卫士出了国务院北门,来到北京图书馆停靠站.
  等一会儿,公共汽车来了,周恩来等群众都上车了,才最后上车.车上果然很拥挤,没有空座位.周恩来往里走了几步,手握住吊环,站在车中间.汽车开动了,人们在拥挤中顾不上东张西望.一直走了几分钟,站在周恩来对面的一个乘客才大声叫起来:“哎呀!,这不是周总理吗?”“总理”?“总理?!”车厢内立即活跃起来,有的乘客站起来让坐,有的往中间挤,有的把手伸过来.随行的秘书和卫士见此情景,心里十分紧张,忙往周恩来身边靠拢一些,恐怕他被挤倒.周恩来挥动着一只手臂,对大家说:“请坐!请坐!别挤!别挤!不要动.”
  乘客们请周恩来坐下,他坚决不坐.一个乘客凑上来,握住他的手说:“总理,您那么忙,怎么还来坐公共汽车?”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也来体验一下你们的生活嘛?”接着,周恩来就和乘客们攀谈起来.问他们都是哪个单位的?住在什么地方?每天上下班需要多少时间?有的乘客光顾和周恩来谈话,忘了下车,坐过了站;有的乘客挤不到周恩来跟前,总不甘心.新上来的乘客向他打招呼,下车的乘客又向他告别.随行的同志劝他说:“公共汽车上的情况就是这样了,咱们赶紧回去吧.”周恩来不肯,下了这趟公共汽车,又上了无轨电车,在北京城转了大半圈.
  回来后,周恩来将交通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找来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和制定解决公共汽车拥挤的具体措施.他还指示:“国务院各部门和有关单位,如有条件的话,都要用大车接送职工上下班.”经过周恩来的努力,缓和了北京市乘公共汽车拥挤的问题.
  周恩来总理1976年1月8日去世后,我们整理了周恩来和邓颖超两人的工资收入和支出账目.收入只有单一的工资和工资节余部分存入银行所得的利息,周恩来总理别无其他进账.而支出的项目比收入的项目要多一些,大体有这样几项:伙食费、党费、房租费、订阅报纸费、零用费(购买生活用品),特支:补助亲属和工作人员、捐赠费.
  从有记载的1958年算起,截至1976年,两人共收入161442.00元.用于补助亲属的36645.51元,补助工作人员和好友的共10218.67元,这两项支出占两人总收入的1/4.
  这说明两位老人对有困难的同志都给予补助,他们把同志们的困难看成自己的困难,对亲属、对同志体现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比如说,给周总理开车多年的司机钟步云,因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失事遇难,多年来总理、邓大姐都关心着他的家人.得知他的女儿结婚,邓大姐给她送去300元作为结婚的费用.在60年代这300元可不是小数了.邓大姐经常这样讲,拿自己的钱补助同志,也就节约了国家的钱,这些同志就不会再向国家申请补助了.
  周总理的月薪404.80元和邓大姐的月薪342.70元,合起来是747.50元,在当时领导人的收入中,算是不少的.五位常委的工资都是一个级别,而夫人们的收入就不等了.总理和大姐没有亲生子女,经常把剩余的钱拿出一部分来补助他人.他俩除每月应缴纳的党费外再多余的钱,积蓄够5000元就交党费,在我到西花厅工作的期间,他俩曾三次交党费共计14000元.总理去世后,两人合计积蓄5709.80元.这以后,邓大姐个人还交过3000元党费.80年代,随着工资的调整,邓大姐收入增加,1992年7月最高达到过706.50元,她仍然坚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仍然帮助有困难的亲属和工作人员,对执勤部队进行生活补助,捐赠希望工程、亚运会等.
  1992年,邓大姐去世后,我们遵照她的嘱托,把她所有的积蓄,包括已购买的国库券550元,共计11146.95元,全部交了党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