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用语缘由为何?例如般若波罗蜜这一表述,是翻译的吗?源头在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14:34:59
佛教的用语缘由为何?例如般若波罗蜜这一表述,是翻译的吗?源头在哪?

佛教的用语缘由为何?例如般若波罗蜜这一表述,是翻译的吗?源头在哪?
佛教的用语缘由为何?例如般若波罗蜜这一表述,是翻译的吗?源头在哪?

佛教的用语缘由为何?例如般若波罗蜜这一表述,是翻译的吗?源头在哪?
自佛法传入中国以来,历代高僧大德在翻译佛经方面,耗费了非常多的心血.因为要正确表述佛陀的意思,要看翻译者的佛学造诣,以及翻译水平和文字功力.为了恰当地翻译佛经,古时的译经者,在翻译佛经时,形成“四例五不翻”的共同守则.
  四例是
  :一、翻字不翻音:如‘般若’二字,与诸佛菩萨所说的‘咒语’,虽然已经将梵字译成中国文字,但却保留原来的梵音,不按中国文字发音.
  二、翻音不翻字:如佛胸前的“万”字相,字体虽然仍然是梵文,却译成中国的语音“万”.
  三、音字俱翻:如大藏经中的大小乘经典,全部译成中国的语言文字.
  四、音字俱不翻:如梵文版本的佛经,全部保存梵文与梵音.
  五不翻是:
  一、多含不翻:如薄伽梵,含有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自在等六义;又如阿罗汉,比丘等,一个名词含有多种意义,故不翻含义.
  二、秘密不翻:如佛经中的一切陀罗尼神咒,是诸佛菩萨于禅定中所发出的秘密语,一词含摄无量义,中文根本就没有适当的词句,可以表达其中所含的奥义,故不翻.
  三、尊重不翻:如般若,虽然可以译名智慧,但这种能够透视诸法实相,亲证人生真理的智慧,并不是一般人的智慧可比,即使是三乘圣众的智慧,亦望尘莫及;为了显示般若的尊贵,避免人产生误会,所以直接用原音,不译其义.
  四、顺古不翻: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然可以译为‘无上正等正觉’,但古的译经大德,故意保留原音,目的是显示佛道的殊胜,令读者特别注意!所以后来译经的人,亦随顺古人的意思,保留不翻.
  五、此方无不翻:如庵摩罗果,是印度当地的一种药果,形似槟榔,食之可驱风寒;其他地区没有,所以不翻.其实,庵摩罗,是清净无垢的意思,可译名:清净无垢果.
——因此,关于般若波罗蜜,要想认真翻译出来,很不容易的.就拿般若来说,南怀瑾先生如是解释:“什么叫般若呢?大致上说,大智慧就叫做般若.因为过去翻译佛经的原则是观念不完全相同的字不翻,宁可译音再加以注解.就像现在中西文化交流,遇到翻译气字(气功的气,修道的气)就不能翻,因为不能译成瓦斯,也不能译成空气,或其他的气.由于外文每一个气都有一个专有的字,而中国字欲不同,气字上面多加一个字意思就不同了.空气、煤气、电气,就是人发脾气,都是气字上面加字不同而有异,所以单独一个气字只好翻音,然后再加注解.当时般若不译成大智慧,也是这个原因.所谓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这个智慧.这不是普通的聪明,这是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所谓根本的智慧,也是一个名称,拿现在观念来讲,就是超越一般聪明与普通的智慧,而了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两方面整个投入求证到的智慧.这个智慧才是般若.所以‘智慧’两个字,不能代表般若的整个含义.般若这个智慧包含五种,就是所谓的五般若,第一种是实相般若,第二种是境界般若,第三种是文字般若,第四种是方便般若,第五种是眷属般若.五种的内涵就是金刚般若.”
——所以粗浅的理解,般若波罗蜜,可以翻译成“用智慧到达彼岸吧”,我觉得你感兴趣,是不是看了大话西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