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建设台湾主要是指什么和什么两件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5:52:29
郑成功建设台湾主要是指什么和什么两件事

郑成功建设台湾主要是指什么和什么两件事
郑成功建设台湾主要是指什么和什么两件事

郑成功建设台湾主要是指什么和什么两件事
发展生产和兴办教育

两点的话那就是 经济、文化的贡献




郑成功收复台湾後,百废待兴,他动员部属与军民,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采取措施,扫清荷兰侵略者在岛上遗留下来的殖民地事物和影响。郑成功用中华文化与制度建设台湾,发展经济,岛上呈现一片欣欣向荣景色。
(一)建立台湾地方政权
...

全部展开

两点的话那就是 经济、文化的贡献




郑成功收复台湾後,百废待兴,他动员部属与军民,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采取措施,扫清荷兰侵略者在岛上遗留下来的殖民地事物和影响。郑成功用中华文化与制度建设台湾,发展经济,岛上呈现一片欣欣向荣景色。
(一)建立台湾地方政权
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立即废除荷兰的评议会殖民政治制度,建立同大陆一样的府县地方政权机构。情况正如郑成功孙克〖HT4”,6〗土〖KG-*3〗爽〖HT4”〗所说,祖父“率众取海外台湾、开辟疆土,设立府县居之”。此事,当年跟随郑成功东渡台湾的户官杨英在《先王实录》中有具体记叙:南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五月初二日,驱逐荷兰侵略的战争还在进行,郑成功已著手建立台湾地方政府机构。
改赤嵌地方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以府为承天府,天兴县、万年县、杨戎政为府尹,以庄文烈知天兴县事,祝敬知万年县事。行府尹查报田园册,徵纳口银。改台湾(城)为安平镇。《台湾县志》对当时建制作补充记叙云:天兴县(县治在今台湾嘉义县佳兴裏)辖台岛北路,万年县(县治在今高雄县兴隆裏)辖台岛南路、中路之地隶在二
县之内。又设三安抚司,南、北与澎湖各一司。郑成功逝世後,嗣王郑经入台,政制有更张,改东都为东宁,县升格为州。地方基层机构,“设四方以居商贾,设裏社以宅番、汉。治汉人有州官,治番民有安抚司。
郑成功入台後,将在厦门建立的中枢政机构与军队编制,移到台湾。六官(吏官,户官,礼官、兵官、刑官、工官)迁移台湾。行使职权。军队五军(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後军)、及所编制的陆军七十二镇与水师二十镇入台驻防守卫,屯田务农、驻守练兵作战,发挥重要作用。
上面引文所说郑成功改赤嵌地方为东都明京与改台湾城为安平镇。是一项具有政治意义的措施。赤嵌地方以赤嵌城为中心区,此城建於1650年(南明永历四年)荷兰殖民命名为“普罗文查”城是一座军事要塞。郑成功的“赤嵌城为承天府,总曰东部”[10]。台湾城也是一座军事城堡,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时,在一鲲身建筑此座城堡,命名为“热兰遮”城。台湾人民称它为台湾城。郑成功在台湾建制立政,改热兰遮城为安平镇,作为明延平郡王内府以居之,故“台湾人谓之王城”。安平镇(即安海镇)为福建泉州晋江县海港市镇,与台湾隔海相望,乃郑芝龙发迹之地。芝龙出仕後,开府安平,筑城墻,发展商业,通贸海外各国,使它成为“著名的商业城市”。郑成功七岁时,父亲芝龙派人往日本长崎平户,接他回国,居住安平镇,拜师读书在这里渡过青少年岁月,因此,郑成功对安平镇有强烈的故乡情怀,收台湾後,特将热兰遮城改为安平镇,以志“不忘故土也”)。他还在镇城“别辟一门日‘桔'以春秋郑国(都城)有此门也”。建此城门以“志故土”。由此可见,郑成功身在台湾,而心裏始终不忘大陆故土。大陆故土有他与将官、军民的同胞亲人。他以大陆故土的城镇地名,更名台湾城镇,是为了说明台湾与大陆故土是紧密连结在一起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郑成功虽在台湾建立府县政权,但他与嗣王郑经终生忠事南明永历帝,矢志不移,因而将管辖的台湾作为永历王朝的地方政权。
郑成功在台湾建立府县政权後,实行法治,图精励治,使台岛政局与社会面貌为之一新。
延平郡王郑成功既克台湾,养锐待时,与民休息,而立法严,犯者无赦……任贤使能,询民疾苦,民亦守法奉公,上下辑睦,奸宄不生,而讼狱几息矣。经立,遵用成法,民乐其业。
我国历史上有过“门不夜闭,道不拾遗的政治理想。郑成功治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这种政治理想,据云当时市肆百货露积,“无敢盗者”。这是政治修明、社会秩序良好的具体反映。
郑成功在台湾的加一项重要政治措施是团结高山族人民,维护他们的利益。郑成功统领大军登陆台湾岛,高山族头领“俱来还附。藩(郑成功)令厚宴,并赐正副士官,袍帽靴带。由是南北路土社闻风迎附者,接踵而至。”他亲临蚊港等社相度地势,看望四社高山族人。“驾过,土民男妇壶浆迎都塞道。”随後,郑成功又自领何斌与马信等人到新港、目加麻豆巡视,土番各社俱罗列恭迎,成功赐以烟布,慰以好言,各跳跃欢舞。当时,高山族人民农耕技术极为落後,不懂使用牛耕与钓镰之法。郑成功采纳户官杨英建议发给犁、耙锄等农具和耕牛,派农师教导高山族使用牛耕之法。这对高山族人民发展农业生产起了很大作用。由此,郑成功与高山族人民建立良好关系,产生积极影响,共同开发、经营台湾。
(二)开发台湾,发展经济
郑成功收复台湾後,立即领导军民进行开发台湾,发展经济,经营农业,发展工商业,开展海外贸易,经过一番努力,岛上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郑成功在准备兴师东征时向部将们说明收复台湾的目的,他说:台湾“沃野千里,……我欲平克台湾以为根本之地,安顿将领家眷,然後,东征西讨,无内之忧,并可生聚教训也”。在东征数百艘兵船队中,装载了犁、种子及其他垦荒农耕器物,并有随军农夫。由此可见,郑成功准备收复台湾故土後,在岛上垦荒兴农、发展农业生产。
郑成功以政治家的眼光看待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认为社会要安定、政权稳固,要“兴邦固国”,应“以食为先”。在驱逐荷兰侵略者的战斗还在进行时,他仿效历史上诸葛亮、姜维与杜预等人“寓兵於农之法”,部署军队屯田,从事农业生产,产粮自给。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五月十八日,郑成功令谕云:
东都明京,开国立家,可万世不拔基业,本藩已手辟草昧,与尔文武各官及各镇大小将领官兵家眷,聿来胥宁,总必创建田宅口口,以遗子孙计,但一劳永逸,当以己力京(经)营,不准混占土民及百姓现耕物业。
留勇待卫旅守安平镇,承天府二处,其馀各镇分赴南北路按镇发地,开荒种田。“插竹为社,斩茅为屋,围生牛教之以犁”(21)。屯田军士,人人动手务农,无闲逸之人。屯田制的特点为亦军亦农,耕不忘战,每日分派十分之一人=望,守卫,农隙训练武事有警荷戈以战,无警则负耒以耕。他们坚持郑成功《复台》诗中“开辟荆榛”的精神,迎难而进,克服毒虫、豺狼与瘴气,恶水的侵害,忍饥熬饿,披荆斩棘,开垦荒地为农田。经过艰苦奋斗,屯田垦区不断扩展,“南及凤山、琅王乔,北至诸罗、水沙连、半线、竹堑、鸡笼等地方”。开辟大片农田,生产大量粮食,实现郑成功要求“使野无旷土,而军有馀粮”目标。以实例来看:郑成功部将林凤率所部赴曾文溪北屯田、垦荒建庄、人称为“林凤营”成为都聚。林凤营附近还有新营、旧营、卫军营与查亩营,都是当年屯田之地。郑成功另一部将林圯率所部赴斗六口屯田垦荒,人“名其地为林圯埔”,後成为经济繁荣,居民数万的大集落。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建县治於此,名日“云林”,“志圯功也”。连横在《台湾通史》中赞扬郑成功推行军垦屯田的功效云“开辟之功大矣哉”。为了鼓励私人垦荒务农,郑成功将荷兰殖民者的“王田”改为官田,并颁布文武官员私人屯垦特谕八条,规定文武官员家眷,在承天府地区可随人多少圈地,永为世业,在其他各处,可随意择地开垦建庄,照样永为世业,以佃以渔或经商,会听其便。一般百姓也可申请垦田建庄。特谕一再明令文武各官及诸镇大小将领,不许混圈,侵占百姓现耕田地,同时还规定文武各官在圈地和诸镇大小将领官兵派拨汛地,要管理和爱惜山川陂池。“不可斧斤不时,竭泽而渔,庶後来永享无疆之利”。新垦田地三年内不起科,三年後分上、中、下三等徵收赋税。在特谕的鼓动下,文开官员和他们的家眷,以及百姓,无不积极开荒建庄,推动台湾的开发与农业生产发展。
正当郑成功领导军民开发经营之际,清王朝下令沿海五省“迁界”,强迫海滨居民迁入内地,致使人民流离失所,死亡相继。郑成功闻知,立即“驰令各处,收沿海之残民,移我东土,开辟草菜,相助耕种”。这支数十万人的劳动大军东渡台湾,在开发台岛与发展岛上经济发挥重大作用,做出贡献。
郑成功谢世後,嗣王郑经与陈永华继承郑成功屯田事业,前茅後劲,再接再厉,扩大屯田垦区,课税耕种,兴修水利,增加粮食产量,“於是年大丰熟,民亦富足”,。郑成功与他的继承人率领军民奋力垦荒屯田,在南北两路开辟大片田园,有人作过统计,这时期台湾所开垦的田园总共达成18453甲之多(每甲为大陆十一亩三分一厘0),兴修陂圳22处,(平安、凤山地区的陂圳十五处,农田有水利灌溉,收获倍增,馀粮栖亩,庶物蕃盈,“民殷国富”。
随著农业的发展,促进工商业繁荣。
台湾的手工业在郑成功入台後,才发展起来。当时数十万军民东渡台湾,定居创业,需要大量手工业产品。为此,郑成功组织人力,动员工匠,“制器造舰”。“制器”,主要是兴办冶铁业。铸造、打制刀、锄、犁等器具,以满足军民生活及农业生产之需。“造舰”,即造兵船以增强海上作战军力;造商船,以载运货物,兴贩发展海外贸易,“时造巨舰,贩运东西洋而揽其利。”至郑经时,陈永华按郑成功遗志,兴办了几种手工业。他指导屯垦军民,“插蔗煮糖”,煮糖作坊叫作“廊”,所产之糖,“广备兴贩”销往海外。为了改善军民居住草棚茅舍状况,满足屯田建庄善屋及建衙署的需要,“始教民烧瓦,瓦色皆赤、故范咸有《赤瓦之盖》”。当时台湾的“煎盐”味苦难食,永华改变产盐旧法,在天兴濑口海边筑盐埕,泼海水暴晒产盐,“上可裕课,下资民食。”此外还有伐樟熬樟脑(熬制樟脑)、采金业等。郑成功与郑经继承郑芝龙的海商事业,在台湾大力经营海外贸易。郑成功入台後,清王朝严海禁,寸板不得入海,沿海地区“尽委而弃之”,海上交通贸易停顿。由此,郑成功独揽通海之利,他“通饬金、厦、铜山、达濠诸镇,与民交易,无相诈虞,凡中国诸货,海外之人皆仰给焉”。沿海商贾与民众不顾海禁之令,运货“潜通”郑氏,供应大量各色货物,然後再由郑成功转运,“通过贩各国”。郑成功通贸海外,同日本建立密切商务关系,“海外诸国,惟日本最富强,而需要中国百货尤多……。又成功为日本妇所出,因以渭阳谊相亲,有求必与,故郑氏府藏日盈”。郑经时,外张贸易,大兴“贩洋之利”,岁率数十万金。按旧例,郑经亦以厦门与达濠等地与内地商民交通贸易,“凡沿海内地穷民,乘夜窃负货物入界(厦门)、虽儿童无欺……达濠货手,聚而流通台湾,因此而物价平,洋贩愈兴。”永历二十三年(清康熙五年,1666年),郑经命洪旭造船贩洋,他别遣商船前往各港,多价购船料,载到台湾,兴建洋艘鸟船,载白糖,鹿皮等物,上通日本,制造铜烦,倭刀、盔甲,并铸永历钱下贩罗、交趾、东京各处,以富国,“从此台湾日盛”。二十八年,郑经差兵都事李德驾船往日本,铸永历钱并铜烦、腰刀、器械,“以资兵用”,令户都事杨贤督造洋船,兴贩罗、咬留吧、吕宋等国,“以资民食”。当时台湾与日本的交通贸易关系最为密切,锦舍船,东宁船载货往来日本不绝於海。郑经为招来外国商人,特辟鸡笼为商埠,城中有福州街,据说同日商人交易的场所,日本商人在这里受礼待,许其侨居。是年八月,英国两艘商船驶抵安平,求通商,郑经命礼官接待,许开安平与厦门为通商港口。此时,欧洲国家在远东的葡萄牙、荷兰与西班牙“皆与台湾贸易,岁率数十万金”。欧洲商人在台湾购买大宗“中国各货”,载运回本国发卖,以牟利。在这种情况下,台湾成为远东的世界贸易中心。由此可见,郑成功与郑经所行海外通商之策,“裨益国计民生者甚大。”当时台湾,“万庶俱来”,军费与行政、社会建设等项财政支出巨大,因兴“通洋之利”,“故财用不匮”。由於通洋利溥,可增加财政收入,有条件实行“轻徭薄赋”之政,使民安居乐业,“故漳、泉人争附之”。“从此台湾日盛,田畴市肆,不让内地”。
(三)兴办文化教育事业
在历史上,台湾曾经被人视为“海上荒岛”,是因为岛上经济发展比较迟慢,文化教育未兴。郑成功经营台湾就是要改变其落後状况。他“肇启东土——劝学屯田,规模宏远”。“劝学”目的在於兴办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要兴办文化教育事业,就得依靠文人儒士。郑成功自海上起兵抗清以来,一向礼贤纳士,忠义士大夫与文化儒士争附其麾下。入台後,“士大夫之东渡者盖八百馀人”。他们到台湾备受郑成功礼待,抗清志士太仆少即沈光文流落台岛。郑成功入台後,“知光文在,大喜,以客礼见。”随後,又有一批遗老儒士入台。郑成功,“令麾下致饩且以田宅瞻之”。这批人成为台湾郑氏“幕府之多士”,他们在岛上吹起一股强劲文风。郑成功本人是文人,他的文章为“宇宙之文”,诗乃“稀世珍宝”。入台後“颇事呤咏”,战胜荷兰侵略者的〈复台〉诗“是一首正气满乾坤,光辉耀日月的诗作”。从历史时空来说,这首诗远胜岳飞的〈满江红〉词,为我国诗词史上的杰作。在郑成功的推动下,沈光文也诗文“鸣海上”。“一时避乱之士,眷怀故国,凭吊河山,抒写唱酬,语多激楚,、君子伤焉”。他们的诗作虽比不上〈复台〉诗,但也是激昂悲壮的诗作。嗣王郑经也是一位能诗善文的人,他的书文“曲称其体”。从此,台湾“文运勃兴”。
郑成功收复台湾,制度初建,休兵息民,未遑,设立学校,他的“劝学”遗志,由其继承人加以实现。永历十九年(清康熙四年1665年)八月,陈永华向郑经请建圣庙、立学校,并陈述此举的迫切性与重要意义,他说:“夫逸居无教,则近乎禽兽——自当速行教化,以造人才,庶国有贤士,邦以永宁,而世运日昌矣。”郑经从其议。於是择地宁南坊,建明伦堂,翌年正月,圣庙建成,人称“全台首学”。郑经以陈永华为学院,叶亨为国子助教,招生员教之,育之,“台人自是始奋学”。其时,大陆鸿博儒士怀挟图书,奔集幕府,横经讲学,以教秀士,於是“洋洋乎,济济乎盛於一时矣,”与此同时,又命各社设学校,聘请内地通儒以教子弟。规定儿童八岁入小学,课以经史文章。沈光文後来变服为僧,在罗汉门结茅以居,执教目加溜湾“番社”用汉文教授高山族子弟,传授医学知识,作出贡献。
办学造才,拔其优者,当官任职,是提高官员政治素质和理政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办法。郑经将父亲郑成功的招贤纳士,改变为科班选拔秀士,即在台湾推行科举考试制度,规定天兴、万年二州三年一试,州试有名者移府,府试有名者移院,各试策论,取进者入太学。三年大试。拔其尤者,补六科内都事。在台湾推行科举制度,将岛上的政治纳入大陆的政治体系,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举措。
从此,台湾的文化教育事业日益兴盛,形成和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一脉相承的关系。

三Ȥ
郑成功在台湾建立同大陆一样的政治制度及府县行政机构。有些人不理解郑成功建政的用意及其政权的性质。有人说他置六官“多僭帝制”,有的历史研究者则认为他在台湾“建国”这种说法是不符历史事实的。因为台湾郑氏政权系於明朝,郑成功将它作为归属大陆的地方政府。他及其继承人始终奉尊明正朔,翊戴南明永历帝,“奉朔勿替”,铸造与使用永历钱,刊行“永历大统历”。他们是永历帝之臣,“郑氏之时,朔望必朝,每有封拜,辄朝北向,望永历帝座疏而焚之。君虽不在,不敢忘也”。对此,清初郑成功同邑人夏琳在《闽海纪要》书中评论说,郑成功“虽位极人臣……终其世不敢称王(称帝)。将卒之年,遥传明主遇害,有劝其改年者。答曰:皇上西狩,存亡未卜,何忍改年?终身奉尊正朔”。他临终时,在书室拜读明太祖朱元璋祖训,叹说没有面见先帝而逝。清朝康熙皇帝赞赏郑成功的忠贞气节。清朝统一台湾後,康熙皇帝即下诏书说:“郑成功系明室遗臣,非朕之乱臣贼子,敕遣官护送郑成功及子经两柩归葬南安,置守冢,建祠祀之”。并亲撰挽联,称郑成功为“海外孤忠”,赐“忠臣”匾,高挂在郑成功故乡石井郑氏宗祠中堂,以表彰这位高风亮节的“海外孤忠”。我们在文章开头说过,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是郑成功一生中最光辉的事迹。对此,海峡两岸学者给予很高评价,认为这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是我国人民第一次战胜西方侵略者的战斗,是我国人民第一次赶走西方殖民者,收复祖国神圣领土台湾的行动,“是中国人第一次收回欧洲人的殖民地”。郑成功是这次军事行动的统帅,他领导中国军民打败当时西方最强大的荷兰侵略者,“於是郑成功之威名,震乎环宇”。此後,荷兰与西班牙殖民者不敢再凯视台湾。赶走侵略者,台湾人民得以致力发展经济、文化、促进本岛社会繁荣昌盛。
对郑成功率领数十万军民开发与经营台湾的业绩,後人讴歌赞颂,学者予以充分肯定。连横在《台湾通史》中称颂郑成功领导军民开发台湾,发展经济,造福人民的丰功伟绩:台湾固海上荒岛,我先民入而拓之,以长育子孙,至今是赖……(环境险恶)而我先民乃冒险而进,剪除荆棘,以辟田畴,成都聚,为子孙百年大计者,其功岂可泯哉?延平入台,建号东都,经立,改名东宁,是则我民族所肇造,而保守勿替者。然则我台人当溯其本,右启後人,以毋忘荜路蓝缕之功也。
对此,章炳麟在为《台湾通史》作序时,也发出同样的赞颂声:“伟哉!郑延平之启台湾也”!十多年前,台湾史迹研究中心编辑一部《郑成功全传》学术专著,陈三井先生录出一篇题为《不朽的志业与精神》,副题《郑成功的驱荷与开台》,文中立论颇有见地,甚具新意。他说,“郑成功的驱荷是有其长远打算的,而其在台湾的拓展与建树也同样具有永垂万世的意义。”郑成功领导数十万军民进行大规模屯垦,发展农业生产,为台湾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在政治方面,郑成功建立中国人自已的政府,除原设的吏、户、礼、兵、刑、工六官外,“并依照中国传统的行政制度,改赤嵌地方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府即承天府,县叫天兴、万年,以新港溪为二县分界。这里台湾设置郡县的开始……而郡县制度始源於中国,是中华文化的一环,台湾一向孤悬海外,甫入版图,立即行使郡县制,足以说明吾土吾民,台湾与大陆两者血肉相连,文化相承的亲密关系。”这里还应补充说明一点的是,郑成功入台後,台湾人不再进荷兰人办的教堂,不再读《耶教问答》和《摩西十诫》。为取代荷兰人的宗教教育,郑成功采取措施在岛上传播儒家学说,他招贤纳士,礼待从大陆东渡台湾的鸿儒博士,让他们讲授经史;他倡导汉人与高山族子弟“劝学”。至郑经时,继承郑成功遗志,在台湾推行大陆的学校与科举制度,设学校,培育人才,举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授官任职,以整饬吏治。对此,陈三井在其论文中作了颇具说明服力的论述:郑成功“把大陆制度文化移植到台湾来,成为引导台湾社会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就是坚毅不拔气概、勇於开拓、进取的精神与革命精神、爱国精神他引用德国学者魏斯(DrAlbrechtWirth)的话说:对於台湾,中国血统和文化的移入,“是一件划进代的事件”,这事件在本岛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是最重要的”。因为郑成功开台,在岛上“树立各项宏规,为台湾未来的各项建设与发展奠下基础……”。最後,陈三井先生说:“回顾我先人在台湾的发展和经营,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贡献,特别值得我们的追忆和推崇”郑成功开发台湾,为国家捍卫疆土,为台湾人民造福,荫及後代子孙,因而尊称为“开台圣王”、“台阳初祖”、“开台第一伟人”。“有功德於民则祠”。郑成功逝世後,台湾人民缅怀这位开台伟人,建祠奉祀,据统计,全台郑成功神庙共有二百数十座,年节祭奠,长年香火不断。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月,福建将军文煜、总督李鹤年、巡抚王凯泰、船政大臣沈葆桢等奏请朝廷为郑成功追谥建祠,“以顺舆情”,褒忠节。随即在台南兴建延平郡王祠。前年,世界郑氏宗亲总会筹集钜资,在台北市兴建一座规模宏伟壮观的郑成功庙,以缅怀先贤的忠精爱国精神及其开台丰功伟绩。
台湾兴建如此众多郑成功神庙,而且庙裏香火长年旺盛,堪称奇观。实际上,这种现象已经超越宗教,赋具更深广涵意和现实意义。台湾人民崇敬郑成功,而将他当作神奉祀,用《台湾通史》作者连横的话来说:它象徵这位开台大神“永镇兹土矣”,永镇宝岛台湾。

收起

垦荒种田 大力发展生产 倡导教育 兴办学校 帮助台湾同胞改善生活 提高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