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国历史神话故事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23:29:13
求中国历史神话故事急!

求中国历史神话故事急!
求中国历史神话故事急!

求中国历史神话故事急!
1.盘古开天地
在非常非常久远的时候,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就好像一个大鸡蛋一样,黑暗混沌成一团.就在这个大鸡蛋中,盘古在悄悄地孕育着.
盘古在大鸡蛋中孕育着、生长着,如同睡着了一样,发出呼呼的鼾声.一年、十年、百年,转眼之间一万八千年过去了.有一天,盘古忽然醒来睁开了眼睛.但他觉得奇怪,怎么四周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呢?黑暗使他闷得发慌,接着又是万分地烦恼,他实在忍不住了,向旁边一抓,竟抓到了一个大斧子.于是,他拼尽全身的力气,狠狠地向前劈去,随着山崩地裂般的一声巨响,那个曾紧紧地包着他、孕育了他的混沌的大鸡蛋被他劈裂了.
这个大鸡蛋中那些轻而清的东西,缓缓地向上升去,慢慢地变成了天,另外那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地沉下来,一点点地变成了地.于是,当初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被盘古用大斧子给开辟出来了.
天和地被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会再合拢起来,就用头顶着天,脚踩着地,伸直了腰杆站在天地之间,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着.每天,天升高一丈,地加厚一丈,而盘古的身子也随之增长.就这样,一万八千年又过去了.天升得高极了,地也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为高大.
那么盘古到底长了多高呢?据说有九万里那么长.盘古成了巍峨的巨人.他就像一根长长的大柱子,撑在天和地的中间,不让它们再重新合拢在一起,回到那混沌黑暗中去.
又不知多少年过去了,盘古就是那样在孤独寂寞中辛苦地撑着天地.后来,天和地终于被固定住了,但盘古也到了筋疲力尽的时候.终于有一天,他“轰”的一声,倒在地上死去了.
盘古临死的时候,浑身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口中呼出的一团团气体,变成风和云;他发出的最后声音,变成了滚过天空的隆隆雷声;他的左眼睛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睛变成了皎洁明亮的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他的筋脉变成了大道;他的肌肉变成了田地;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则变成了蕴藏在大地下的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美丽的珍珠和湿润的玉石.就连他身上的汗水也变了,变成了无尽的雨露和甘霖.
尽管他死去了,他也没有忘记把自己的全部留给他开创出的天和地.所以后人称赞盘古是“垂死化身”,他用了自己的整个的身体来使这新诞生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美丽.
2.女娲造人
自从天地开辟以后,天空上有了光辉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大地上有了秀丽的山川、花草和活泼泼的飞禽走兽.
有一天,女神女娲来到了天地间,看到了这一片秀丽的景色,十分高兴.但是,她总觉得这世间似乎还缺少些什么.
女娲走累了,坐在一条小河边休息.她忽然看见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她想,如果这世上有好多好多象我一样的东西多好啊.
女娲顺手抓起一把黄土,又在土里掺了些水,就照着自己的样子捏起来.女娲捏成了一个个小泥娃娃,又对着他们吹了口气,这些小东西居然眨眨眼睛活了.他们真是聪明极了,又蹦又跳地说着话,还会在地上直立行走呢.女娲一看,真高兴,她给这些小东西起了个名字叫“人”.从此,这些会思想、有智慧的人就成了世间的主宰. 女娲不停地捏呀捏呀,一群群的人在她的手里诞生了.但是这个世界太大了,这些人在大地上仍然显得很少很少.女娲太累了,有什么办法能造得又多又快呢?女娲忽然想出来一个好主意,她拔下一根藤条,把藤条的一头蘸上泥浆,然后向四周一甩,啊,真奇妙啊,溅落在地上的小泥点都变成了又蹦又跳,活生生的小人了.女娲不停地甩着甩着……
从此以后,一群又一群的人类布满了天涯海角.他们白天捕鱼、打猎,晚上在树洞、小棚子里休息,生活得可快活了.
3.女娲
女娲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与伏羲为兄妹.人首蛇身,相传曾炼五色石以补天,并抟土造人,制嫁娶之礼,延续人类生命,造化世上生灵万物. 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的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太平御览》:女娲在造人之前,与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羊,初四创造猪,初六创造马,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 为了让人类永远的流传下去,她创造了嫁娶之礼,自己充当媒人,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凭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另一种传说《独异志》是:女娲是与伏羲为兄妹.当宇宙初开时,天地之间只有他们兄妹二人,在昆仑山下,而天下未有其它人民.相议想为夫妻,又自觉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请您将天上的云都合起来一团,要不就把云散了吧.」以是天上的云立即合起来,他们俩就成了夫妻,中华民族都是他们俩的子孙后代.
女娲补天的记录见于《淮南子》:在洪荒时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 最后祝融打败了共工,水神共工因打输而羞愤的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 哪知那不周山是撑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晨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当天空出现彩虹的时候,就是我们伟大的女娲的补天神石的彩光.
女娲劳苦功高,在西汉的《运斗枢元命苞》中,女娲被列为和她的哥哥伏羲、尝百草救人无数的神农为中华民族人始之初的三皇.
4.伏羲(约前1万年)
上古圣人.生于古成纪,即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因伏羲“孕十二岁而生”(古以十二年为一纪),所以把伏羲出生地叫成纪.
《光明日报》在一九九二年十月三十一日《伏羲故里话伏羲》一文中载:“学者们根据《水经注》、《开山图注》、《继汉书·君国志》等史料上关于‘伏羲生成纪’的记载,一致认为天水是以优羲为代表的华夏先民诞生,繁衍和长期生活的主要地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详地.”
《史让·三皇本纪》记载:“太白皋庖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刚观象于天,俯则观德于地,傍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结绳崐之政,于是始创嫁娶,以俪皮这礼,结纲罟以教佃渔,崐古曰宓羲氏.”相传伏羲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帝王,建都陈国(今河南省淮阳县),在位一百十五年,因而伏羲被列为“三皇”(优羲、神农、轩辕)之首,亦称人皇.
我国古代多以圣人为神,传说优羲能缘天梯----建木以登天.《山海经·海内经》载:“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建木.太白皋爰过,黄帝所归.”“太白皋爰过”,即伏羲上下于建木之意.《淮南子·时则训》载:“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太白皋,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高诱注:“太白皋、伏羲氏,东方木德之帝也;句芒,木神.”伏羲在五帝中尊为东方天帝,这就是他的神职.
伏羲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具大贡献是始画八卦.八卦可以推演出许多事物的变化,预卜事物的发展.八卦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宇宙间的一个高级“信息库”.早在十七世纪,德国大数学家莱布尼兹创立“中国学院”,研究八卦,并根据八卦的“两仪,四象,八卦,十六,三十二,六十四卦”,发明了二进位记数和当地欧洲先进的计算机.八卦中包含的“二进法”,现在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及电子学中.公元一九八四年,一位欧洲科学家在谈到八卦的易理被现代广泛应用时,叹为“至为可惊”.八卦中的许多奥妙神奇之处,至今还正在研究和探讨之中.
伏羲演绎八卦的地方在今天水市南渭河南岸的“卦台山”.山势突兀雄伟,景致幽美.山上有伏羲庙,内有伏羲塑像.庙内存有五百年前明代制作的木质八卦盘,直径三尺,厚三寸,紫红色,上刻八卦,日月星辰天体,二十八宿星座,二十四节气及六十四卦方位图形.造型美观,雕工精巧,系珍贵文物.
现今古成纪有规模的伏羲庙有三处,即位于天水市区的伏羲庙,卦台山伏羲庙,秦安泰山庙的伏羲庙.尤以天水市的规模宏大,历史悠久.据记载,它建于元至正七年(1342),占地10270平方米,庙院内原有古柏六十四株,是按伏羲八卦推演的六十四卦方位栽植的,现崐存三十七株,四季长青,生机盎然.而今古成纪人民把相传伏羲诞辰的农历正月十六日和成道升天的农历五月十三日作为伏羲庙祭祀的重大节日.
由于伏羲是蛇身人首,故有“龙的传人”之说.有学者指出:“伏羲出生于蛇系氏族,并且以蛇为尊.他身上穿的树叶或鹿皮,形右蛇之鳞身或花纹,这正是蛇系氏的族徽或图腾标志.近年来,海内外越来越多的“龙的传人”来到 弘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90年代初,江泽民总书记来天水视察,为古成纪题下了“羲皇故里”的碑文.
5.炎帝
传说为远古时期部落首领,与黄帝同为中华民族始祖.《国语.晋语》载:“昔少典氏娶于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宋代《路史.国名》载:“炎帝后,姜姓国,今宝鸡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传说在宝鸡民间和官方流传经久不衰.宝鸡市区和南郊常羊山建有炎帝祠、炎帝陵,海内外炎黄子孙每年清明节和农历七月七举行盛大祭祀纪念活动.
炎帝部落初期从事采集、渔猎,因发明农业,开始了半定居的农业迁徙生活.迁徙路线是沿渭水东下,到达河南、湖北一带.炎帝部落对中国农业发展有伟大贡献.炎帝“遍尝百草”,发现可食用植物并培育成农作物;发明了生产工具,取代刀耕火种,开创了农业文明史.同时,改善饮食结构,了解植物的治疗作用,开创了中国医药史.
相传,上古的时候,没有农业,人们靠打猎、捕鱼、采摘野果为生,挨饿、受冻、遇险,过着原始游牧生活.炎帝看到人民这种苦境,心里极为不安,日思夜想,要大家过上丰衣足食的安安稳稳的日子.他想,要是有一种草结出的果子又多又能吃,那就好了.他不辞辛苦,冒着生命危险,走遍了名山大河,尝尽了无数千奇的果子,有一次误吃了毒果差点送了命.炎帝不灰心,终于在南方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找到了他心目中能结出很多果子又能吃的草,这就是禾苗.经过试种,第一年就收了满满一担黄澄澄、又脆又香的果实,第二年,收获了几十担.从这以后,一传十,十传百,天南地北,种谷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减轻人们耕作的劳苦,炎帝又教会人们耕作技术.
炎帝种谷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把炎帝敬为神农.明崇祯十二年,把炎帝寻禾种禾的地方取名为"嘉禾",即今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
炎帝神农氏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制耒耜,种五谷,奠定了农工基础.耒耜的使用和种五谷,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类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文明转化创造了条件.
二、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据《帝王世纪》载,神农"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为尝百草,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炎帝神农氏在与大自然,与疾病作斗争中,为后世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立市廛,首辟市场.据《周易?系辞下》载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农发明的以日中为市,以物易物的市场是我国货币,商业发展的起源和基石.
四、治麻为布,民着衣裳.原始人本无衣裳,仅以树叶,兽皮遮身,神农教民麻桑为布帛后,人们才有了衣裳,这是人类由朦昧社会向文明社会迈出的重大一步.
五、作五弦琴,以乐百姓.据《世本?下篇》载,神农发明了乐器,他削桐为琴,结丝为弦,这种琴后来叫神农琴.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这种琴发出的声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农之和,能使人们娱乐.
六、削木为弓,以威天下.神农始创了弓箭,有效地防止了野兽的袭击,有力地打击了外来部落的侵犯,保卫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劳动成果.
七、制作陶器,改善生活.在陶器发明前,人们加工处理食物,只能用火烧烤,有了陶器,人们对食物可以进行蒸煮加工,还可以贮存物品,酿酒,消毒.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对人类的饮食卫生和医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促使人们有规律地生活,按季节栽培农作物,炎帝神农还立历日,立星辰,分昼夜,定日月,月为三十日,十一月为冬至.
炎帝神农氏管理部落,治理天下很有方法.他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智贵于人,天下共尊之.他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勤,不罚而邪正,不忿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人民无不敬戴.
炎帝神农氏还是我国教育的始祖.他教民使用工具,教民播种五谷,教民医药,教民制陶、绘画,教民弓箭、猎兽、健身,教民制琴、教民音乐、舞蹈,还教民智德.可见,炎帝时期,德、智、体、美得到了全面重视和发展.
炎帝神农氏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炎帝精神,首要的是创业精神,奉献精神,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炎帝精神使中华后裔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摆脱愚昧和野蛮,追求先进与文明.这种精神使华夏民族获得了高度的团结和统一.
6.黄帝
黄帝为中国开化时代最初之君主,亦被承认为中华民族之共祖,姓公孙,生於轩辕之丘(河南新郑县西北),称轩辕氏,国於有熊(今河南新郑县),亦称有熊氏,少典氏之子.黄帝生而灵异.《史记》称其“以土德王,故号黄帝.”汉纬中已有不少有关黄帝的内容,按其说法,黄帝是北斗神,他的孕育和诞生整个就是一个神话:有一天,黄帝的母亲附宝去往郊外,一个巨大的闪电在北斗星的周围耀眼地闪烁,使附宝得到感应,于是生了轩辕.轩辕的胸部生来带有“黄帝子”三个字.黄帝具有劾制鬼神的神力,《列仙传》记黄帝“能劾百神,朝而使之.”早期道教有一种用以劾鬼的法器“黄神越章”,还有一种专门用来为生人和死者解除灾殃的墓葬明器“解注瓶”,都是根据对黄帝神力的信仰而来.
黄帝的武功1.阪泉之战—时,天下共主炎帝神农氏八世,暴虐无道,黄帝率诸侯与战,败神农氏於阪泉(河南涿鹿县东),遂代神农氏为天下共主,版图东至於海,西至甘肃,北至河北,南至大江.2.涿鹿之战—时,诸侯多归黄帝,独苗族蚩尤不服,与黄帝战於涿鹿(今河南涿鹿县),蚩尤能作五里雾,黄帝与其久战不胜.黄帝乃作指南车(车上有神,常指南方)以定方向;西王母派遣九天玄女下凡,把灵符、道法和《阴符经》传给黄帝,遂擒杀蚩尤,天下乃定.
黄帝的文治黄帝既定天下乃与诸臣共订典章文物,遂有如下的各种发明,使社会民生接近今日:
纪时:帝使大挠作甲子,以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以纪时沿用至今农历(甲子、乙丑以至癸亥,共六十年为一周期),即道教之六十元辰.
数学:隶首作数,定度量衡之制.
军队:风后衍握奇图,始制阵法.
音乐:伶伦取 谷之竹以作箫管,定五音十二律,合於今日.
衣服:元妃嫘祖始养蚕以丝制衣服.
医药:与岐伯讨论病理,作内经.
文字:仓颉始制文字,具六书之法.
铸造:采首山(河南襄城县南五里)之铜以造货币.
其他:舟车、弓矢、房屋等之发明.
黄帝成仙黄帝年近百岁,弃帝位,从列仙游,(务光子、容成子、广成子、紫府先生、中黄丈等)采首山之铜,铸鼎於荆山之下,鼎成之日,年已百岁,有龙从天而降,接引黄帝,升天而去,成为天上五帝之一,南朝陶弘景在其《真灵位业图》中,列黄帝於第三神阶之左,称为元圃真人轩辕黄帝.
7.蚩尤
黄帝打败炎帝之后,许多诸侯都想拥戴他当天子.可是炎帝的子孙不甘心向黄帝臣服,几次三番挑起战争,尤以蚩尤为甚.
蚩尤是炎帝的孙子.据说,蚩尤生性残暴好战,他有八十一个兄弟,都是能说人话的野兽,一个个铜头铁额,用石头铁块当饭吃.蚩尤原来臣属于黄帝,可是炎帝战败后,蚩尤在庐山脚下发现了铜矿,他们把这些铜制成了剑、矛、戟、盾等兵器,军威大振,便起野心要为炎帝报仇了.蚩尤联合了风伯、雨师和夸父部族的人,气势汹汹地来向黄帝挑战.
黄帝生性爱民,不想战伐,一直想劝蚩尤休战.可是蚩尤不听劝告,屡犯边界.黄帝不得已,叹息道:“我若失去了天下,蚩尤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我若姑息蚩尤,那就是养虎为患了.现在他不行仁义,一味侵犯,我只有惩罚不义!”于是黄帝亲自带兵出征,与蚩尤对阵.
黄帝先派大将应龙出战.应龙能飞,能从口中喷水,它一上阵,就飞上天空,居高临下地向蚩尤阵中喷水.刹那间,大水汹涌,波涛直向蚩尤冲去.蚩尤忙命风伯雨师上阵.风伯和雨师,一个刮起满天狂风,一个把应龙喷的水收集起来,反过来两人又施出神威,刮风下雨,把狂风暴雨向黄帝阵中打去.应龙只会喷水,不会收水,结果,黄帝大败而归.
不久,黄帝重整军队,重振军威,再次与蚩尤对阵.黄帝一马当先,领兵冲入蚩尤阵中.蚩尤这次施展法术,喷烟吐雾,把黄帝和他的军队团团罩住.黄帝的军队辨不清方向,看不清敌人,被围困在烟雾中,杀不出重围.就在这危急关头,黄帝灵机一动,猛然抬头看到了天上的北斗星,斗柄转动而斗头始终不动,他便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指南车,认定了一个方向,黄帝这才带领军队冲出了重围.
这样,黄帝和蚩尤一来二去打了七十一仗,结果是黄帝胜少败多,黄帝心中非常焦虑不安.这一天,黄帝苦苦思索打败蚩尤的方法,不知不觉昏然睡去,梦见九天玄女交给他一部兵书,说:“带回去把兵符熟记在心,战必克敌!”,说罢,飘然而去.黄帝醒后,发现手中果真有一本《阳符经》.打开一看,只见上面画着几个象形文字“天一在前,太乙在后.”黄帝顿然悟解,于是按照玄女兵法设九阵,置八门,阵内布置三奇六仪,制阴阳二遁,演习变化,成为一千八百阵,名叫“天一遁甲”阵.黄帝演练熟悉,重新率兵与蚩尤决战.
为了振奋军威,黄帝决定用军鼓来鼓舞士气.他打听到东海中有一座流波山,山上住着一头慢兽,叫“夔”,它吼叫的声音就像打雷一样.黄帝派人把夔捉来,把它的皮剥下来做鼓面,声音震天响.黄帝又派人将雷泽中的雷兽捉来,从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头当鼓槌.传说这夔牛鼓一敲,能震响五百里,连敲几下,能连震三千八百里.黄帝又用牛皮做了八十面鼓,使得军威大振.
为了彻底打败蚩尤,黄帝特意召来女儿女魃助战.女魃是个旱神,专会收云息雨.平时住在遥远的昆仑山上.
黄帝布好阵容,再次跟蚩尤决战.两军对阵,黄帝下令擂起战鼓,那八十面牛皮鼓和夔牛皮鼓一响,声音震天动地.黄帝的兵听到鼓声勇气倍增;蚩尤的兵听见鼓声丧魂失魄.蚩尤看见自己要败,便和他的八十一个兄弟施起神威,凶悍勇猛地杀上前来.两军杀在一起,直杀得山摇地动,日抖星坠,难解难分.
黄帝见蚩尤确实不好对付,就令应龙喷水.应龙张开巨口,江河般的水流从上至下喷射而出,蚩尤没有防备,被冲了个人仰马翻.他也急令风伯雨师掀起狂风暴雨向黄帝阵中打去,只见地面上洪水暴涨,波浪滔天,情况很紧急.这时,女魃上阵了,她施起神施,刹那间从她身上放射出滚滚的热浪,她走到哪里,哪里就风停雨消,烈日当头.风伯和雨师无计可施,慌忙败走了.黄帝率军追上前去,大杀一阵,蚩尤大败而逃.
蚩尤的头跟铜铸的一样硬,以铁石为饭,还能在空中飞行,在悬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黄帝怎么也捉不住他.追到冀州中部时,黄帝灵感突现,命人把夔牛皮鼓使劲连擂九下,这一下,蚩尤顿时魂丧魄散,不能行走,被黄帝捉住了.黄帝命人给蚩尤戴上枷栲,把他杀了.害怕他死后还作怪,便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两个地方.蚩尤死之后,他身上的枷栲才被取下来抛掷在荒山上,变成了一片枫树林,那每一片枫叶,都是蚩尤枷栲上的斑斑血迹.
黄帝打败蚩尤后,诸侯都尊奉他为天子,这就是轩辕(黄帝的名字)黄帝.轩辕黄帝带领百姓,开垦农田,定居中原,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
8.姜太公——直钩钓文王的权谋鼻祖
姜太公是一位在中国文化中有特殊地位的道家形象,特别是经过《封神演义》的渲染,这个人物在民间已经被神化了,所以,要了解真实的姜太公,就要先回顾那段历史,去除那层神化的面纱.
历史上真实的姜太公是一个模糊的记载,这也符合道家大象无形的观念,能够确定的就是,姜太公是商末周初的人物,其智慧才能受到周文王的赏识,并委之以军国大政,周文王之后,又辅佐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周王朝,因为功勋卓著,被封为齐地的诸侯.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望是东海上人,也就是具有才学德望的杰出人士,他的祖先是辅佐大禹治水的贤臣四岳,后来在虞夏之际,也就是大禹平定水患、论功行赏的时候,被分封到吕地,也就是山东的吕县那一带,也有说封在申地,反正都是在山东.四岳姓姜,其后代中那些庶出的子孙有的姓姜,有的以封地为姓,姓申或姓吕.姜太公这一脉是承袭吕地的一枝,也有说他姓吕的,因此,历史上有时候也称他为吕尚,但多数人称之为姜尚.
姜太公,或太公望这个称谓是姜尚跟从周文王之后才形成的.据说,姜尚在投奔周文王之前已经年纪很大了,而且已经非常穷困,尽管满腹经纶,但是却没有进身用武之地,就在渭水河边用直钩钓鱼,希望有见识的诸侯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也有一种说法是,姜尚就是因为文王的德操智慧而专门去考察的,目的是看看周文王是不是名实相副,否则也不会大老远的从山东跑到陕西的渭水来.
就在吕尚每天坐在渭水边,象个普通老头一样垂钓的时候,周文王已经有了心灵感应.关于这一点,是古代历史上常用的手法,即使出自太史公之笔也很难确信,所以,只能当作故事听.据说周文王要出外打猎,那时他还是西伯,按照当时的风俗先要算一卦,看看打猎是不是合适,能猎获些什么.卜算的结果显示,周文王这次出猎获得的“非龙非鹿,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西伯就出猎,果然在渭水北岸遇到了正在水边直钩钓鱼的姜尚.姜尚坐在水边如枯木,怀里抱着一枝鱼杆,钓钩不但是直的,而且离水三尺远,一看就不是在钓鱼.西伯姬昌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位异人,上前施礼问候,说了几句话之后,彼此就明白,双方机缘巧合,于是西伯姬昌就请姜尚坐上自己的马车,亲自赶车回宫去了.《史记》上记载,文王因为遇到姜尚高兴的不得了,说:“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这就是姜太公这个称谓的由来,是因为周文王的祖父古公就期待、盼望一位圣人的降临,帮助周室振兴,所以,文王把姜尚当作祖父期望的那位圣人,尊称为太公望,并且以师礼待之.
还有一种传说,姜太公博闻多学,又是贵族之后,也曾经在商纣王的朝廷里供事,见纣王无道,就离开了,行走于诸侯之间,希望他们当中能有人起来,取而代之,最终终于在渭水边遇到了西伯姬昌,就归附了他.
另外一种传说是,姜尚隐居在东海之滨,与世无争.西伯姬昌被纣王囚禁在羑里,他的臣子散宜生等人知道姜尚贤能,就派人去请他帮助救人.姜尚也听说西伯姬昌德行高尚,善待老人,就去了.然后,姜尚献计,用美女珠玉宝马进献纣王,把西伯救出来.纣王还赏给西伯征伐诸侯的大权.
尽管这段传说中有很多离奇的地方,但也不足为怪,可以确信的就是,姜太公与周文王的期遇确实有偶然的因素,也有必然的因素.这种贤臣遇明主的故事,以后历朝历代都有,也有更离奇的,但都超不过姜太公直钩钓文王的巢臼.
虽然姜太公知遇周文王的传奇流传了三千多年,但是,姜太公如何帮助周文王制定振兴计划,如何帮助周武王制定战胜商纣的战略,却没有明确的事迹流传下来.一来这些都是权谋机密,二来当时的文字史还不发达,现在流传下来的商周文字,除了甲骨以外,就是钟鼎,书写技术的不够,也导致了许多本来可以流传的史料失落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是,从后世的信史中,我们还是能掌握一些大略.
姜太公帮助文王理平了周地的政治,修德养兵,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夺取商朝的天下,太史公记述这段历史时这样写道,周文王“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姜太公被称为兵家鼻祖,有一本兵书也是托在他的名下,就是《素书》,其中有很多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但也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