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位好数学教师求解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06:57:19
如何做一位好数学教师求解答

如何做一位好数学教师求解答
如何做一位好数学教师求解答

如何做一位好数学教师求解答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人的高度出发,把数学课堂看作是学生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自由呼吸的乐园,让数学学习也能“诗情画意”.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静水投石,打破数学课堂沉闷的空气 一般说来,总有部分学生对学数学不感兴趣,这里不是危言耸听,他们认为数学抽象、难懂、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起来乏味.同时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存在缺少应有的激情和活力,教材理性多于情感.那么,怎样才能使这部分学生(教育心理学称之为“灰色儿童” )从对数学的厌烦情绪中解脱出来,怎样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呢? 一是教师要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学习行列中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研究数学教学时,教师除了注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使用各式各样的教具课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我认为更应积极开展各种数学主题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认识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在精神满足的基础上发展个性.二是教师要寻找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一个教师如果认为学数学就是学书本上的一批法则、定律、公式,然后用来解题,那么他的教法肯定改进很少.究其原因往往由于教师过度地采用常规解题的操作方法,使大部分学生只知道接受问题的刺激,作出机械反应,不再去理解、探究和反省,不识数学的庐山真面目.举一个耐人寻味的案例:“当被问及时钟在什么时候时针和分针是重合的,中国的学生大多数会拿笔进行计算,而美国的学生则更多地去拨指针”. 我认为教师备课时首先要假设自己是一个学生,用学生的眼光去读,用学生的思维方式去想.要摸清学生的思路是什么,要重视课前调查,在摸清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用学生的眼光去读教学内容,用学生的心理、思维方式去想教学内容,预测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中会遇到哪些困惑,会形成什么样的观点,进而确定哪些知识要透彻讲解,哪些知识要留有余地,让学生自己去放飞思索.尤其教师要发现学生学习数学中的亮点,哪怕只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也要让它闪亮一下.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好的考虑怎样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刻、甚至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要把学生教得越来越有“问题意识”,要敢于挑战教师和所学文本,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把学生培养成为驯服的工具. 二、学贵有疑,叩开学生数学思维的心扉 学贵有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数学是思维的工具,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在教学的关键处,不断设计问题情景.质疑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把金钥匙,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干的好方法.因此要求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地学生地疑问,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三、舞动智慧,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现实数学教学中,由于现行评价体制、行政制度、班级人数及学生权力等原因,部分学生在课堂中的结构地位并不高,其扮演的课堂角色多为遵从者(服从教师的指令)或忍受者(忍受教师批评及许多浪费时间的现象),平时学生学习数学,仍存在老师教,他们学;老师讲,他们听;老师举例子,他们照着做.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由于数学中许多东西不是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所以老师没有教过的学生就不懂,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学习数学犹如“参观博物馆”.何谓“参观博物馆”,就是沿着“由此前进”的标志走下去,直到“出口”结束.参观者熟悉的内容不看不行,因为讲解者正在滔滔不绝地讲解着;参观者感兴趣的内容,想多看看也不行,因为讲解员带着队伍又到前面去了.因此,就造成抵制现象,尤其高年段的学生课堂上多半地表现为沉默、显露不满或不参与等消极形式.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认知教学外,要让学生树立信心,关注受教育者个性智慧的开发,建立“智慧的课堂”.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多方面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教学质量才能进一步得到优化,课堂才会更加充满智慧,学生的素质才会不断提高,现在大力提倡的“学程导航”模式也正体现了这一观点,从实际问题的探索,有利于学生从中体会数学的应用意识和数学的实际价值.我们每天都要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数学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学生更学会了“学海无崖‘数’作舟”,数学课堂便成了学生智慧家园,数学将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最美好的东西. 四、营造一种学习心境,丰富理论知识. 作为教师我们要时时想到学习,处处想到学习,事事贯穿学习.向自己学习,不时给予勤奋好学的自我以充分的肯定,增强自信,持之以恒;向身边的名师学习,始终保持开放接受的心态,善于求教于人;向书本学习,与古今中外曾未谋面的大师进行“对话”.要多读一些教育理论名著.读这些名著,可以系统地了解作者的教育理论体系、教育个性,从而能进行比较全面地借鉴和比照,对自己的教育观念产生影响,从而使教育教学过程带有专家的“影子”,“影子”多了,时间长了,自己的教育个性也就形成了.除此以外还要多读一些专业理论期刊.我们面对的是天天在变化的孩子们,我们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艺术、教材处理是否也该变一变?读专业理论期刊可以使自己置身于专业教学科研的前沿,有机会接触、探讨和使用最新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和过程),从而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启发自己的智慧.一个有思想,有内涵的老师上出来的课绝对是精彩的,孩子的收获也是丰富的. 从理念到行为,要让教师有本质的变化,让教师从只会教知识的教书匠转变为会教学生思考的智慧型教师,再到更高层次的对学生进行无形的文化熏陶的大师,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惟有如此,才能敏锐地关注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才能不盲目追赶时髦切实提升自身的思考判断能力,也才能在提高自己理论素养的同时拓展自己的视野.他建议大家要系统学习一些有关数学教育哲学、数学思维方面的书刊.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如果教师自己没有深厚的学科素养,只能陷入盲目跟风的泥潭,又如何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体悟数学学科的文化价值、思维价值?又以什么来体现数学课堂的“数学味”?以什么来激发学生深层次地喜爱数学的情感? 我想只要大家做到以下几“心”,那么你离智慧型教师就不远了.痴心教育,成为使者;专心学习,成为“学者”; 用心创造,成为智者;潜心研究,成为行家;精心反思,成为专家;悉心管理,成为“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