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粮食自给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20:44:43
如何看待中国粮食自给率

如何看待中国粮食自给率
如何看待中国粮食自给率

如何看待中国粮食自给率
问:有人说进口粮食,等于进口土地和资源,缓解国内资源紧张压力,您怎么看?答:粮食属于土地和水资源密集型产品,我国人多地少,人均水资源较少,适度进口粮食,有利于缓解国内耕地、水资源紧张压力.但粮食作为经济发展、国家自立的物质基础,对一个大国来讲,决不能依赖进口,必须立足国内,保持一定自给水平.从世界范围看,多数大国粮食自给率都在90%以上.其中,澳大利亚、阿根廷自给率超过200%;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自给率在100%~200%之间;俄罗斯、印度、巴西等自给率在90%~100%之间.粮食自给率低于90%安全线的国家主要集中在非洲.从我国国情看,粮食只能适当进口,不能大量依靠进口.因为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大量依靠国际贸易无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也容易形成负面的国际影响.首先,全世界粮食还不够吃.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12/2013年度全球谷物产需缺口约640亿斤,反映全球粮食供求状况的库存消费比从2002/2003年度的25%下降到了2012/2013年度的20.5%,接近18%的粮食安全警戒线.其次,国际贸易量很小.每年全球谷物贸易在23500~31500万吨,仅为我国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国际市场大米贸易总量也就是3500多万吨,仅占我国大米消费量的25%左右,通过国际市场调剂的空间十分有限.第三,我国大国效应明显.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贱.还存在运输成本问题.大量进口粮食从上海、广东到岸后再转运到贵州、甘肃,尤其是偏远的农村,成本太高,消费者吃不起.因此,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问:未来我国能否稳定粮食自给率,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答: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实现“九连增”,9年累计增产15887.5万吨,年均增加1765万吨.建国以来,只有1950~1958年出现过一次“九连增”,但仅增产8445万吨,年均增加938万吨.世界上也只有美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印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过“五连增”.更应看到,在粮食实现“九连增”的同时,棉油糖、果菜茶等经济作物都全面增产,这实属罕见、极为难得,再次向世界表明,中国有能力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应该看到,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粮食的需求仍呈刚性增长态势.在这一点上,中央对这个问题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正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增加有效供给,满足社会需求.从现在粮食生产的政策环境、技术水平、设施条件等看,按照谷物的统计口径,保持我国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是可能的.归纳起来看,主要的措施是要做到“一个严格、四个加大”:一是严格保护耕地资源,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的稳定.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千方百计保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68亿亩以上.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护和调动各方面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稳步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临时收储政策.稳定扩大“四补贴”政策规模,新增补贴重点向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向推广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倾斜.稳定加大产粮大县财政奖补力度,建立“能增能减、能进能出”的动态调整奖励制度.三是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一方面,要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重点加强对重大粮食作物、重要地区、薄弱环节的技术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另一方面,要着力构建技术推广平台,加快技术集成,形成标准化、区域性技术模式,大面积推广应用.四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目前全国有70%左右的中低产田,这些中低产田经过改造,单产可以提高20%以上.建设一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重点改造东北黑土带,提升黄淮海盐碱地土壤品质,改良南方红黄壤农地,打造我国三大粮食生产骨干区域.加强农机研发和农机农艺融合力度,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五是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保持市场价格稳定和有效供应.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对粮食产品数量和结构的平衡调剂能力,加强进出口调控.完善农产品进出口关税配额管理,确保国内产业安全.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进出口、储运等环节的监测,确定主要粮食品种的安全警戒指标,健全市场预警机制,确保价格稳定和有效供应.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如果将视野拓宽到食物的范畴,我国食物安全的保障更为充足.因为从国际经验和我国的现实来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越来越多元化.蔬菜、水果等非谷物、非粮食食物,日益成为增进我国食物安全的重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