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苏教版九年级上古文捕蛇者说书下注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15:06:31
求苏教版九年级上古文捕蛇者说书下注解!

求苏教版九年级上古文捕蛇者说书下注解!
求苏教版九年级上古文捕蛇者说书下注解!

求苏教版九年级上古文捕蛇者说书下注解!
一. 简介
1. 课文
《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
2. 文体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 “说”这种文体后来变为因事因理而述说,“与论无大异”,我们比喻它是“杂文”.本篇的特点是在末了点明主旨,即所谓“卒显其志”.
3. 作者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官阶相当于副司长)这年他32岁.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二. 生字正音记形.
啮(ni)人 腊(xī)之 挛(lun) 踠(wǎn)
瘘(lu) 疠(l) 当(dng)其租入 嗣(s)为之
几(jī)死者数(shu)矣 莅(l)事者
乡邻之生日蹙(c) 殚(dān)其地 顿踣(b)
死者相藉(ji) 曩(nǎng) 隳(huī)突 恂(xn)恂而起
其缶(fǒu) 谨食(s)之 熙(xī)熙而乐 以俟(s)夫(f)
原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文:
永州的郊野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皮质,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死掉;如果咬人,没有什么办法医治.然而捕捉到这种蛇,把它晒干用作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脖肿、恶疮,消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当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召募能够捕到这种蛇的人,让他捕蛇来抵他的租赋.永州的百姓争着干这差事.
有个姓蒋的,独自享受这捕蛇抵赋的好处已有三代人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爷爷死在捕蛇抵赋这差事上,我父亲死在这差事上.现在我接着干这差事十二年了,有好几次差点儿死掉.”他说这些话时,脸色好像很悲哀.
我怜悯他,并且说道:“你怨恨干这差事吗?我打算去告诉主管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租赋,你看怎么样?”
他大为悲伤,眼泪汪汪,说道:“您想哀怜我,让我能够活下去吗?那么我告诉您,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远不如恢复租赋遭受的不幸的.要是先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住在这个地方,三代人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这六十年间,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他们把田里的出产全部拿出,把家里的收入全部用尽,(也交不够租赋),只得哭号着辗转迁徙,饥渴交迫而倒毙在地,顶着狂风暴雨的袭击,受着严寒酷暑的煎熬,呼吸着带毒的疫气,常常是死去的人一个压一个.从前和我爷爷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绝了就是迁走了.联而我却由于捕蛇而独自存活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这个地方,四外狂喊乱叫,到处骚扰毁环,气势汹汹,惊骇乡里,就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啊.我心中惦记,起身看看那瓦罐,蛇还在里面,我又放心躺下了.我小心喂养蛇,到时候把蛇送上去交了差.回家后我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长出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就可以快乐乐地过日子了.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有死亡临头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那些死去的乡邻已经是要晚了,我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我听了他的话更加痛心.孔子说:“残酷的政令比猛虎还凶暴.”我曾经怀疑过这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孔子的这句话仍然是可信的.唉!谁知道租赋的祸害大大超过这种毒蛇之害的呢!因此,我为这事写了这篇“说”,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
注解
“之”:的.
“异”:奇特.
“质”:本体,指蛇身.
“而”:表并列.
“章”:彩色,花纹.
“触”:接触.
“尽”:全部,都.
“以”:而,如果.
“啮”:咬.
“御”:抵御.
“之”:代蛇毒.
“者”:指办法.
“然”:然而.
“而”:如果.
“腊”:晒干.
“之”:代蛇.
“以”:用.
“为”:作,制成.
“饵”:药饵.
“已”使动用法,使……离去,这里意为治好.
“大风”:麻疯.
“挛踠”:手脚不能屈伸的一种病.
“瘘”:脖子肿.
“疠”:恶疮.
“去”:除去.
“死肌”:失去感觉的肌肉,坏死的肌肉.
“三虫”:人体内的寄生虫.
“其”:指所要述说的事.
“太医”:御医,皇帝的医生.
“聚”:收聚.
“岁”:名词用作状语,每年.
“其”:指蛇.
“二”:两次.
“募”:征集,召募.
“者”:指人.
“当”:当作.
“其”:指能捕捉到蛇的人.
“入”:缴纳.
“人”:民,避讳唐太宗李世民之“民”.
“焉”:于此,在这件事上.
“者”:表停顿.
“专”:独占,享有.
“其”:指捕蛇以抵租赋.
“之”:代蒋氏.
“则”:却.
“于”:在.
“是”:这事.
“嗣”:继承,接续.
“为”:做,干.
“之”: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事.
“几”:几乎,差点儿.
“数”:多次.
“之”:代以上说的这些话.
“貌”:脸色.
“若”:好像.
“甚”:很.
“戚”:悲哀.
“悲”:怜悯.
“之”:代蒋氏.
“若”:你.
“毒”:怨恨.
“之”: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事.
“将”:打算.
“告”:告诉.
“于”:及于,给.
“莅事者”:管政事的人,指地方官;“莅”,临,统管,治理.
“更”(gēng):更换.
“役”:差事.
“复”:恢复.
“则”表连接,那么.
“何如”:如何,怎么样.
“戚”:悲哀.
“汪然”:泪水盈眶的样子.
“涕”:眼泪.
“君”:敬称.
“将”:打算.
“生”:使动用法,使……活.
“之”:代自己,我.
“斯”:这.
“之”:的.
“未若”:不如.
“甚”:厉害.
“向”:旧时,往昔.
“为”:做,干.
“病”:苦.
“自”:从.
“世”:代.
“是”:这.
“乡”:行政区域单位.
“积”:累积.
“于”:到.
“岁”:年.
“生”:生活.
“日蹙”:一年比一天窘迫;“日”,名词用作状语;“蹙”,紧迫,减缩.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殚”:尽.
“竭”:穷尽.
“号(ho)呼而转徙”:哭喊着辗转迁徙.
“顿”:困厄.
“踣”:倒下.
“触”:接触,冒着.
“犯”:触犯.
“呼嘘”:呼吸.
“毒疠”:有毒的疫气;“疠”,疫病.
“往往”:常常.
“相藉”:互相压着;“藉”,坐卧其上.
“曩”:往昔,从前.
“室”:家.
“焉”:语气词.
“非……则……”;不是……就是…….
“徙”:迁徙.
“尔”:语气助词,罢了.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犬不得宁焉.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写悍吏逞凶,两语是“互文”.
“悍吏”:凶暴的官吏;“悍”,蛮横.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叫嚣(xiāo)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互文,意为叫嚣隳突乎东西南北;“叫嚣”,呼喊喧闹.“乎”:于,在.“隳突”,冲撞毁坏.
“哗”:吵嚷,喧哗.
“虽”:即使.
“宁”:安宁.
“焉”:语气词,啊.
“恂恂”:心有顾虑的样子.
“其缶”:那个瓦罐.
“弛”:放松.
“谨”:谨慎小心.
“食”:饲,喂养.
“时”:按时.
“焉”:之,代蛇.
“退”:归家.
“甘”:味美.
“食”:吃.
“以”:而.
“尽吾齿”:过完我的岁月;“齿”,人的年龄.
“盖”:连词,承接上文申说原因,没有实在意义.
“犯”:触犯,冒.
“二”:两次.
“熙熙”:快乐的样子.
“岂”:哪里.
“若”:像.
“旦旦”:天天.
“是”:代上句之“犯死”.
“已”:已经.
“安”:怎么,哪里.
“毒”:怨恨.
“愈”:更加.
“苛政”:残酷的政令.
“猛”:凶暴.
“于”:比.
“乎”:于,对.
“是”:代孔子的话.
“今”:现在.
“以”:根据.
“观”:看.
“之”:代孔子之言.
“犹”:仍然.
“信”:可信.
“孰”:谁.
“敛”:赋税.
“之”:的.
“毒”:害.
“甚”:超过.
“故”:因此.
“为”:为了.
“之”:代上述之事.
“说”:写此“说”.
“以”:而,表目的.
“俟”:等待.
“夫”(f):指示代词,那.
“观”:考察.
“人风”:民风,民情风尚.
“人”,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民”,以“人”代之.
【写作特点总结】
一. 使用衬托突出重点.
本文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二. 使用对比表现主题.
文章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多角度对比,从各层面揭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乡邻赋敛之苦”对比“ 蒋氏捕蛇之‘乐’” ;乡邻 因赋税而号呼转徙,饥渴顿踣,死者相藉,十室九空的现实与蒋氏以捕蛇独存;乡邻因赋税而受悍吏的骚扰,哗然而骇,鸡狗不宁而蒋氏只要蛇在便“弛然而卧 熙熙而乐”; 乡邻的痛苦是“旦旦有是”而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这诸多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总结实词虚词】
实词总结

① 动词——作,制成.“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② 动词——做,干.“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③ 动词——写.“故为之说”.

① 离去,意为医治.“可以已大风”.
② 已经.“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① 征收.“岁赋其二”.
② 租赋.“孰知赋敛之毒……”

① 恶疮.“可以已……瘘、疠”.
② 疫病,疫气.“呼嘘毒疠”.

① 缴纳.“当其租入”.
② 收入.“竭其庐之入”.

①每年.“岁赋其二”.
②年.“积于今六十岁矣”.

① 很.“貌若甚戚者”.
② 厉害.“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③ 超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① 好像.“貌若甚戚者”.
② 你.“若毒之乎?”

① 怨恨.“若毒之乎?”
② 有毒的.“呼嘘毒疠”.
③ 害.“孰知赋敛之毒……”

① 活,存活.“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 生活.“而乡邻之生日蹙”.

① 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② s,饲.“谨食之”.

① 看.“今以蒋氏观之”.
② 考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虚词总结

① 的.“永州之野产异蛇”.
② 取消句子独立性.“悍吏之来吾乡”.
③ 代词.“问之,则曰”(代人,他)“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事)“以啮人,无御之者”(代物,蛇)“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话语)

① 而,如果.“以啮人,无御之者”.
② 用,拿.“太医以王命聚之”.
③ 因为.“而吾以捕蛇独存”.
④ 根据.“今以蒋氏观之”.
⑤ 表目的.“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① 兼词,于此.“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 之.“时而献焉”.
③ 语气词.“今其室十无一焉”.

① 吗.“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 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③(句中)于,在.“叫嚣乎东西”.

① 在.“吾祖死于是”.
② 给.“余将告于莅事者”.
③ 及于,到.“积于今六十岁矣”.
④ 比.“苛政猛于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