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面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7:58:54
福建省面积/

福建省面积/
福建省面积/

福建省面积/
省名:福建省
  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
  人口:3332.1万人(1997年末户籍总人口)
  省会:福州市
  地理状况: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跨北纬23°33′~28°19′和东经115°50
  ′~120°43′;北接浙江,西邻江西,南连广东、东与台湾隔台湾海峡相望.
  自然资源:福建省的生物资源丰富,是中国南方的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居大
  陆区之首,有“绿色宝库”之称.水产资源丰富,是中国的主要渔区.水力资源极为丰
  富,省内河流众多,流速快,落差大,水力资源居华东地区首位.矿产资源种类多,有
  铁、煤、锰、铝等,分布广,储量比较丰富.
  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经济总量快步走向全国前列.1997
  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3000.3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4783.12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915
  7.38元;进出口总额达194.62亿美元;财政总收入达251.30亿元;粮食产量为961.78万
  吨;目前全省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34个县市区经济
  开放地带以及向内地辐射的区域推进、梯度开放大格局.
  人民生活:1997年,全省职工工资总额达263.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786元;
  职工平均货币工资7559元.农村居民平均消费支出为1990.52元,城镇居民为4935.95元
  .每万人拥有病床数26张,医务人员28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24亿元.
  文化教育:1997年末统计,福建省共有高等院校30所,在校生7.81万人,教师8646
  人;中等学校2393所,在校生240.47万人,教师124842人,小学15535所,在校生404.91
  万人,教师176591人.
  人口状况
  人口规模与分布
  福建1997年全省人口为3332.1万,位居全国第18位.全省土地面积为12.14万平方公
  里,仅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6%.福建省是个人口密集的省份,但人口分布很不均衡.
  人口分布不均的现象大至全省,小至县、乡、村的不同地域范围都表现得十分突出.人
  口相对集中分布于沿海地区,在内地以及沿海山地面积所占比例较大的县,河谷盆地、
  山间盆地成为人口主要聚居之处.1990年全省有少数民族48个.
  人口发展历史回顾
  按照全省总人口的增长速度的不同,福建人口发展大体上分为五个阶段:1949~195
  9年为人口出生的第一个高峰期,年平均增长率达2.63%;1960~1961为低谷期,年平均
  增长6.8%;1962~1973年,是人口增长的第二个高峰期,也是人口增长最快的阶段,平
  均每年净增53万人,年平均增长28.94%;1974~1981,是人口增长的相对低谷期,年平
  均增长19.62%;1982~1990,人口增长的第三个高峰期,平均每年增加52.7万,年平均
  增长19.03%;进入9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大幅度下降.
  人口性别与年龄构成
  福建省人口性别构成的主要特点是:(1)总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1997年总人口性
  别比为105.2,与1953年的106.38,1992年的106.63比,略微下降,但仍高于一般的值.
  (2)婴幼儿性别比明显回升,1997年0~4岁婴幼儿性别比达到128.6,比1990年的109.9
  4又上升了,出现低龄组性别比失调,男性比例偏高.(3)中年人口的性别比奇高,199
  7年,45~59岁的人口各年龄组性别比都在112以上,55~59岁组高达120,这和通常情况
  下,中年人口性别比一般低于100很不一样.
  综观90年代福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由1990年的5.1%升至19
  97年的7.1%,标志福建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由成年型转为老年型.同时,少儿比重不断
  下降,由1990年的31.5%降为1997年的28.3%,年龄中位数由23.45岁升至26.65岁.少
  年儿童负担系数明显下降,由1990年的49.6%下降为43.8%,老年负担系数则上升3.1个
  百分比,达到11.1%.
  人口生育水平及变动趋势
  福建1950年至今,人口生育经历了由高而低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以福建开
  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的1972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基本处于无控制的自然状
  态,22年的平均总和生育率为5.99,后期生育逐渐由自然状态向计划控制转轨,生育控
  制成效显著.1997年,福建总和生育率为1.3,人口出生率为12.41‰,人口自然增长率
  为6.32‰.根据高、中、低三方案对福建省未来总人口变动趋势进行预测,综合三方案
  预测结果可知,目前的出生高峰将持续到本世纪末,在2009年前后还将出现一次出生高
  峰.
  人口死亡水平与预期寿命
  解放前,由于福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死亡率很高.解放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死亡率迅速下降,除1959~1962年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死亡率
  大幅度回升外,其余年份大体上是稳步下降,到80年代渐趋稳定下来,1997年降为6.09
  ‰.婴儿死亡率在70年代以后已渐趋稳定,1990年据上半年资料计算的婴儿死亡率为25.
  59‰.但死亡数据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漏报问题.
  平均预期寿命在解放后迅速提高.1957年典型调查资料计算,福建省城市男性为62.
  75岁,女性为65.27岁;乡村男性为57.78岁,女性为59.71岁.在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男
  性平均预期寿命已达66.41岁,女性也达70.90.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平均预期
  寿命又有了新的提高,男的为68.39岁,女的为72.63岁,综合为70.45,略高于全国的平
  均水平.
  人口婚姻状况及家庭规模与类型
  据“四普”资料表明,福建省未婚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52.45.终身不
  婚者也是男多女少,男性比重有所上升,而女性比重有所下降.有配偶人口比重上升,
  性别差异明显.早婚现象较为严重,1990年男性早婚比重上升很快,女性早婚比重居高
  不下,早婚人口主要分布在农村.平均初婚年龄明显前移,1990年全省男性为23.6岁,
  女性为21.4岁.丧偶比重有所下降,女性丧偶比重高于男性.离婚比重总水平很低,变
  动不大,随着年龄的增大,离婚比重逐渐上升,城乡人口离婚比重差别不大.1997年,
  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为22.58.1997年,福建省15岁以上人口中,未婚比重为22.3%,初婚
  有配偶比重为68.8%,再婚有配偶比重为1.5%,离婚比重为0.6%,丧偶比重为6.8%,
  与1996年持平,表明福建人口的婚姻状况是稳定的.
  从家庭规模和类型来看,1990年四普时福建省平均户规模为4.41,1997年为3.8人,
  家庭户规模构成逐渐小型化,分布逐渐集中.1997年6人以上的户占家庭户的比重为13.3
  %,四人户比重为25.7%.核心家庭比重上升,单身户比重上升.
  人口老龄化状况
  从四普资料来看,福建老年人口增加很快,1990年全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
  了5.07%,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7年年末据抽样调查资料推算,福建省65岁及以上
  老年人口已达234万,福建省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就老年人口的年龄
  结构而言,以低龄老人居多,主要是75岁以下老人.丧偶和有偶老人占绝大多数;大多
  数老人生活在三代户中.
  8、人口文化素质
  从四次普查资料来看,福建省的人口文化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每万人拥有的各
  种文化程度明显增加,大学文化程度人口的大幅度增长是全省人口文化发展最突出的特
  点.文盲率幅度下降.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各地市的经济或文化中心所在城
  市,大致从经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递减.城镇人口文化素质高于乡村,男性的文化
  程度明显高于女性.1997年福建省文盲率为17.5%,6岁以上人口中,受过小学教育的占
  46%,受过初中教育的占27%,受过高中教育的占9.4%,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占2.6%
  .
  9、人口迁移与流动
  福建省人口的迁移以短距离的省内迁移为主,省际迁移的频率呈上升趋势.省际迁
  移人口的地区分布的主要特征上既分散又集中,迁往外省的人口遍布全国各地,但又主
  要集结于华东区的六个省市,迁入人口相对集中来自四川、浙江、江西、贵州、广东、
  广西、江苏、湖南8个省.迁出人口的性别比高于迁入人口的性别比.迁往省外初中以上
  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重均高于外省迁入相应的比重.福建人口的国际迁移和流动日益频
  繁,华人、港澳台胞是流入福建的主要对象,而侨眷侨属到海外探亲旅游逐年增多.
  10、人口与资源环境
  福建省人口密度大,人口的过速增长,对于生态环境的最直接影响就是自然资源供
  给趋于紧张,对于省内较丰富的资源而言人均水平下降,对于省内短缺的资源而言则供
  需矛盾更加尖锐.近年来人口给有限的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三、计划生育工作
  福建省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从盲目生育到提倡避孕节育阶段(1949~1971年)
  福建省计划生育工作始于50年代中期,195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试行省卫生厅制
  定的《福建省避孕节育试行办法》,规定对避孕一律不加限制,但实行人工流产和绝育
  手术仍需限制和审批.这一时期福建省开始在城市宣传避孕节育知识.1963年成立了福
  建省委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在1965年召开的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省委提
  出:“积极提倡,坚持自愿,保证质量,稳步前进”的计划生育工作方针.要求城市以2
  5周岁,农村以24周岁结婚为宜;生育子女一个不少,两个刚好,三个多了.1963年,积
  极推广先进的节育技术.经过3年的努力,改变了过去城市出生率高于农村的状况,节制
  生育在城市初步取得成效.1966年,“文化大革命 ”开始,计划生育工作陷于停顿.
  计划生育初步推行阶段(1972~1978年)
  1971年,福建省委要求各级党委和革委会健全计划生育领导小组,1973年,计划部
  门把人口计划纳入国民经济计划.1974年福建省委批转《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纪要》
  ,要求各级要做到计划生育工作书记亲自动手,分管领导具体抓,每年大抓几次,切实
  抓紧抓好.1972年,省委重新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1978年,省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办公室列入行政编制,同年成立省计划生育科研室.1973年,省革委会批转少计划生育
  领导小组《关于实行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提出“晚、稀、少”的生育政策
  ,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个别特殊情况可生育第三个孩子;生育间隔3~5年;提
  倡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男28周岁、女25岁结婚.1978年12月,福建省提出:大力提倡
  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生育间隔四年以上.这一时期,利用报纸、
  广播等大造社会舆论,积极宣传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开展阶段(1979~1989)
  1981年,福建省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发出《关于计划生育政策若干问题的意见》,提
  出安排生育应本着“少生优生”实行“奖一限二不生三”的生育政策.1988年,通过了
  《福建省计划生育条例》,把计划生育纳入地方法规.1983年,福建省委决定设“福建
  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各地、市、县也先后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改为计划生育委
  员会.这一时期的计划生育工作,在总结前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把控制人口量作为重点,推行计划管理,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法规,实行法
  制与行政措施并举,为进一步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打下了基础.进入80年
  代,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有了新的发展,不仅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宣传活动,而且重
  视面对面的宣传教育.1981年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后,把宣传工作放在首位和推行“
  三为主”方针,成为福建省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发展阶段(1990~现在)
  在这一阶段,积极探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各套班子成员齐抓共管,层层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认真落实“三
  为主”,积极推广“三结合”经验,狠抓宣传教育、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活动和依法管
  理、落实长效节育措施、加强育龄妇女避孕保健服务,促进后进转化等工作.连续7年完
  成国家下达的人口计划.1994年,省计生委颁发《福建省生育计划证发放和管理办法》
  ,规范了生育计划证的申请、审批、管理和监督程序.1996年,由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审
  议通过了《福建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福建省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
  儿性别的规定》,于当年7月1日开始实施.制定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的地方性
  法规,福建省在全国是第一个省份.
  40多年来,福建省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人口增长速度得到了控制.人口出生率从40多年前年平均出生率28.6‰下降为1997
  年的12.41‰.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由50年代的5.54、60年代的5.99、70年代的5.63、
  80年代的2.2下降到97年代的1.3.
  人口素质得到了提高.1949年,全省人口死亡率高达30‰,至目前已下降至6.09‰
  .文盲率由1982年的39.6%降为1997年的17.5%.
  计划生育事业深入发展.计划生育事业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计
  划生育队伍和阵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广大干部群众在计划生育实践中,创造了丰富
  的经验,涌现出一批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典型,为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