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如何理解时代特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5:30:13
论述:如何理解时代特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论述:如何理解时代特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论述:如何理解时代特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论述:如何理解时代特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并强调指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的提法大家都比较熟悉,而“时代化”是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来的.其实,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是有机统一的.特别是中国化与时代化自始至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推进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在这里,我仅就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的关系谈一点看法.

  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立足中国国情、研究中国问题、指导中国实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理论形式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潮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在时代化进程中不断中国化,在中国化的前提下时代化.中国化中有时代化,时代化中有中国化,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前提,是有机的统一.中国化使它富有特色,时代化使它充满活力.中国化和时代化的有机结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从一产生就体现出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统一.就地域特色的体现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于欧洲,是面对欧洲的历史传统和现实问题而提出来的一种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并不完全是德国的产物,而同样是国际的产物”,但“本质上就是德国的产物”. 也正如列宁所强调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就时代特征的体现而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敏锐地观察和深入地分析19世纪40年代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时代特征,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发展规律,在借鉴和吸收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所创立的理论体系.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基于上述原因,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对他们理论中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些一成不变的论断或结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来说,这个“地点”就是强调“地域特色”;“时间”、“条件”,就是强调“时代特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

  马克思主义产生一百多年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一再证明,只有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活的灵魂,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才能指导共产主义运动取得胜利,也才能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进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列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将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和二十世纪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新阶段的时代特征相结合,改变了马克思主义最早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在世界范围最起码在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共同胜利的论述,率先在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链条上实现了突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形成了列宁主义.而伯恩施坦的第二国际、托洛茨基的第四国际、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等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脱离各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的做法,都导致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倒退和失败.

  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发展和运用的历史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和行动指南,必须始终以各国的具体实际为基础和前提,以符合时代的要求为关键,始终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同样也不能照抄照搬,而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使之能够适应中国的需要、回答时代的课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的有机统一是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经验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的有机统一,既体现为一种理论立场和科学态度,也在中国发展前行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来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这近百年的历史中,中国先后发生了三次伟大的革命,即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一次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一次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的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经验总结.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农业大国的具体国情,深刻把握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时代主题,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起来,开辟了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这便是毛泽东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准确把握了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总结和借鉴了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当代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这一最大实际出发,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开创了以改革开放为鲜明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面对国际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国内党的建设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任务的新形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核心问题,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明确提出全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发展问题愈加成为中国和世界共同关注的最大而紧迫的时代主题.科学地解决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如何更快、更好、更全面、更和谐、更持久地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的核心课题.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时代主题和核心课题的科学回答.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积淀、升华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命题和中国国情紧密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当然,我们还要看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时代化有机统一的发展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比如,在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由于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脱离中国国情,照搬苏联经验,使中国革命遭受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和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两次重大挫折,使中国革命几乎濒临绝境.而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1958年的“大跃进”和1959年的“反右倾”,也都基于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误读、误判.特别是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更是严重脱离了中国实际,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也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有机统一起来,才能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才能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中国化和时代化相结合是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法宝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相结合,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法宝,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法宝.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更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要真正做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更好地指导实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深入分析和把握时代特征,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不是固步自封的学说,而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发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时代主题,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一切有益文明成果,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语言,用适合当今社会的表达方式,不断创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范畴和新论断.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首先应该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性上,只有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论、新范畴、新论断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新实践,解决前进道路上的新问题.

  第二,要深入分析和把握现阶段中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改革开放的实际和中国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特征,是我们思考问题和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当前,中国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战略机遇期、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现期同时并存,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我们应该研究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把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新经验上升为理论,开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创新也是不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前进上升过程,这是因为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实践与理论的矛盾运动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辩证过程.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也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断前进上升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结合的好坏反映着我们党的成熟程度和领导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事业的兴衰成败.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我们要承担起继承、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责任和使命,把握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深入实践,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再运用到实践中去,接受群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科学理论的内涵.

  第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时代新要求的新的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相结合的典范,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目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具体体现,也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推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样才有源头活水,才有不竭的动力.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传播和发展都体现出了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体现了中国化和时代化的有机统一,二者是不可分的.马克思主义如果不中国化就会是拿来主义、本本主义、食洋不化,如果不时代化就会变成僵死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联系中国的实际,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的统一是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的,实践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源头活水.

  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强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及时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还应该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解答人民群众的困惑.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有机统一.(